缩略词名称表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12-20页 |
1.1 药用植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1 药用植物的化学诱变育种 | 第12-14页 |
1.1.2 药用植物的物理诱变育种 | 第14-16页 |
1.1.3 复合诱变 | 第16页 |
1.2 广金钱草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1 形态特征 | 第16页 |
1.2.2 资源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繁殖技术 | 第17-18页 |
1.2.4 药材质量与遗传多样性 | 第18页 |
1.2.5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化学诱变对广金钱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0-28页 |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2.1.1 材料 | 第20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1页 |
2.2.1 诱变前浸种处理 | 第20页 |
2.2.2 广金钱草种子诱变处理 | 第20页 |
2.2.3 发芽试验 | 第20-21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2.3.1 NaN3处理对广金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2 EMS处理对广金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3 秋水仙素处理对广金钱草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4-27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化学诱变对广金钱草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 第28-32页 |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3.1.1 材料 | 第28页 |
3.1.2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3.2 方法 | 第28-29页 |
3.2.1 种子前处理 | 第28页 |
3.2.2 栽培与田间管理 | 第28页 |
3.2.3 农艺性状观测方法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化学诱变对广金钱草生理特性影响研究 | 第32-41页 |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4.1.1 材料 | 第32页 |
4.1.2 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4.2 方法 | 第33-34页 |
4.2.1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33页 |
4.2.2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3页 |
4.2.3 MDA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4.2.4 SOD活性测定 | 第34页 |
4.2.5 POD活性测定 | 第34页 |
4.2.6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4.3.1 化学诱变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2 化学诱变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3 化学诱变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4 化学诱变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37页 |
4.3.5 化学诱变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化学诱变对广金钱草生物量及化学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 第41-51页 |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5.1.1 材料 | 第41页 |
5.1.2 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5.2 方法 | 第41-47页 |
5.2.1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41-43页 |
5.2.2 总多糖含量测定 | 第43-45页 |
5.2.3 夏佛塔苷含量测定 | 第45-47页 |
5.2.4 生物量计算 | 第4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5.3.1 化学诱变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5.3.2 化学诱变对总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3 化学诱变对夏佛塔苷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4 化学诱变对药材生物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广金钱草化学诱变植株SRAP分子标记研究 | 第51-59页 |
6.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51-52页 |
6.1.1 材料 | 第51页 |
6.1.2 仪器 | 第51页 |
6.1.3 试剂 | 第51-52页 |
6.2 方法 | 第52-53页 |
6.2.1 总DNA的提取 | 第52页 |
6.2.2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52页 |
6.2.3 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 | 第52页 |
6.2.4 SRAP-PCR反应体系 | 第52-53页 |
6.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3页 |
6.2.6 数据分析 | 第53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6.3.1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53-54页 |
6.3.2 SRAP分子标记分析 | 第54-55页 |
6.3.3 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 | 第55-58页 |
6.4 结论与讨论 | 第58-59页 |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