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宗教作用观之形成轨迹 | 第13-16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形成背景 | 第13-15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嬗变 | 第15-16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消极社会作用的论述 | 第16-23页 |
(一) 宗教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工具 | 第16-19页 |
(二) 宗教是阶级之间利益斗争的神圣外衣 | 第19-21页 |
(三) 在阶级社会里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 第21-23页 |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积极社会作用的认识 | 第23-30页 |
(一) 基督教之于西欧社会的积极作用 | 第23-27页 |
1. 中世纪基督教对文化的传播和保护 | 第23-25页 |
2. 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整合作用 | 第25页 |
3. 中世纪基督教对近代西方科学发展的催化作用 | 第25-27页 |
(二) 原始宗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27-30页 |
1. 原始宗教的社会整合和文化传承作用 | 第27-29页 |
2. 艺术形式是原始宗教的伴生物 | 第29-30页 |
(三) 宗教的人文关怀作用 | 第30页 |
四、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作用观的论域扩展 | 第30-37页 |
(一) 宗教社会作用的复杂性和两重性 | 第31-33页 |
(二) 宗教与动态社会的关系 | 第33-37页 |
1. 宗教与社会冲突 | 第33-35页 |
2. 宗教与社会变迁 | 第35-37页 |
五、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对马克思主义宗教作用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37-48页 |
(一) 列宁对宗教社会作用的主要认识 | 第37-39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作用问题的理论和实践阐析 | 第39-48页 |
1. 把握宗教现状,重视宗教调查和研究 | 第43-44页 |
2. 妥善处理政教关系,增强政府管理引导作用的实效性 | 第44-46页 |
3. 充分利用宗教中的道德价值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