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PFMEA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识别 | 第10-11页 | 
|         1.2.2 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风险评估 | 第11-13页 | 
|         1.2.3 计算机辅助PFMEA技术 | 第13-14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第2章 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识别 | 第16-31页 | 
|     2.1 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工艺过程的分析 | 第16-17页 | 
|     2.2 工艺过程的构成要素模型 | 第17-19页 | 
|     2.3 工艺过程分析 | 第19-20页 | 
|     2.4 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识别原理 | 第20-23页 | 
|     2.5 失效模式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探讨 | 第23-30页 | 
|         2.5.1 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         2.5.2 LTP技术平台语义分析简介 | 第24-25页 | 
|         2.5.3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         2.5.4 初步研究成果 | 第26-3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评价 | 第31-38页 | 
|     3.1 多维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     3.2 多维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2-36页 | 
|         3.2.1 严酷度S的多维评价模型 | 第33-34页 | 
|         3.2.2 频度O的多维评价模型 | 第34页 | 
|         3.2.3 可探测度D的多维评价模型 | 第34-36页 | 
|     3.3 多维评价模型的应用方法 | 第36-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CAPfmea技术 | 第38-55页 |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8-41页 | 
|         4.1.1 PFMEA处理流程描述 | 第38-39页 | 
|         4.1.2 用户管理 | 第39页 | 
|         4.1.3 系统功能规定 | 第39-40页 | 
|         4.1.4 系统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     4.2 系统设计 | 第41-50页 | 
|         4.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41-42页 | 
|         4.2.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第42-48页 | 
|         4.2.3 数据库系统的搭建 | 第48-49页 | 
|         4.2.4 系统安全设计 | 第49-50页 | 
|     4.3 系统实现 | 第50-54页 | 
|         4.3.1 CAPfmea系统应用步骤 | 第50-51页 | 
|         4.3.2 用户登录 | 第51-52页 | 
|         4.3.3 应用界面 | 第52-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应用研究 | 第55-66页 | 
|     5.1 研究对象分析 | 第55-56页 | 
|         5.1.1 研究对象概述 | 第55页 | 
|         5.1.2 研究对象选择 | 第55页 | 
|         5.1.3 研究对象特点 | 第55-56页 | 
|     5.2 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识别 | 第56-59页 | 
|         5.2.1 工艺过程分析 | 第56-57页 | 
|         5.2.2 填写工艺流程表 | 第57-58页 | 
|         5.2.3 识别失效模式 | 第58-59页 | 
|     5.3 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评价 | 第59-63页 | 
|         5.3.1 基于多维评价模型的取值标准 | 第59-61页 | 
|         5.3.2 专家打分 | 第61-63页 | 
|     5.4 工艺改进 | 第63页 | 
|     5.5 CAPfmea系统的应用 | 第63-65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6章 结束语 | 第66-68页 | 
|     6.1 研究成果 | 第66页 | 
|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