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口齿咽喉病症理论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古今中医口疮论治述要 | 第1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前言 | 第22-23页 |
1《黄帝内经》论口齿唇舌咽喉的解剖与生理 | 第23-26页 |
1.1《黄帝内经》论口齿咽喉的解剖 | 第23页 |
1.2《黄帝内经》论口齿唇舌咽喉的生理 | 第23-25页 |
1.2.1 生理功能 | 第23-24页 |
1.2.2 生理特性 | 第24-25页 |
1.3《黄帝内经》论口齿唇舌咽喉经络循行 | 第25-26页 |
2《黄帝内经》口齿唇舌咽喉的病症 | 第26-64页 |
2.1《黄帝内经》口的病症 | 第26-35页 |
2.1.1 口疮、口疡 | 第26-27页 |
2.1.2 口糜 | 第27-28页 |
2.1.3 口干、口中干、口燥、口热、口中热 | 第28-30页 |
2.1.4 口苦 | 第30-32页 |
2.1.5 口甘 | 第32-33页 |
2.1.6 口爽 | 第33-34页 |
2.1.7 口?、卒口僻、口目为噼 | 第34-35页 |
2.1.8 口目动作 | 第35页 |
2.2《黄帝内经》齿的病症 | 第35-40页 |
2.2.1“齿”字释义 | 第35页 |
2.2.2 齿痛 | 第35-37页 |
2.2.3 齿槁、齿长 | 第37-38页 |
2.2.4 齿寒、上齿寒 | 第38-39页 |
2.2.5 龋 | 第39-40页 |
2.2.6 齿干 | 第40页 |
2.3《黄帝内经》唇的病症 | 第40-42页 |
2.3.1 唇胗、唇揭、唇槁、唇槁腊 | 第40-41页 |
2.3.2 唇反 | 第41页 |
2.3.3 唇青 | 第41页 |
2.3.4 唇黄 | 第41-42页 |
2.4《黄帝内经》舌的病症 | 第42-48页 |
2.4.1 舌干、舌本干 | 第42-43页 |
2.4.2 舌卷、舌卷短、舌卷卵上缩 | 第43-45页 |
2.4.3 舌痿 | 第45页 |
2.4.4 舌纵 | 第45-46页 |
2.4.5 重舌 | 第46页 |
2.4.6 舌上黄 | 第46-47页 |
2.4.7 舌本强 | 第47页 |
2.4.8 舌本烂 | 第47-48页 |
2.5《黄帝内经》咽喉的病症 | 第48-64页 |
2.5.1 咽喉字义辨析 | 第48-49页 |
2.5.2 喉的病症 | 第49-53页 |
2.5.3 咽的病症 | 第53-60页 |
2.5.4 瘖 | 第60-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个人简介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