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篇章结构 | 第19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区概况 | 第21-31页 |
2.1 高校科研成果及转化的定义、内涵 | 第21-22页 |
2.1.1 高校科研 | 第21页 |
2.1.2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22-23页 |
2.2.1 主客观综合赋权法 | 第22-23页 |
2.2.2 HECC方法 | 第23页 |
2.2.3 LSE方法 | 第23页 |
2.3 中美两国高校概况对比 | 第23-31页 |
2.3.1 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 第23-27页 |
2.3.2 美国高等教育概况 | 第27-31页 |
3 中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与途径 | 第31-38页 |
3.1 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与途径 | 第31-34页 |
3.2 美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与途径 | 第34-38页 |
4 中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及其时空分异 | 第38-51页 |
4.1 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4.2 指标权重的划分 | 第39页 |
4.3 中美两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得分 | 第39-40页 |
4.4 中国各省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 第40-44页 |
4.4.1 中国区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得分 | 第40-41页 |
4.4.2 中国区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空间分异 | 第41-43页 |
4.4.3 中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得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43-44页 |
4.4.4 中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得分与人口规模的关系 | 第44页 |
4.5 美国各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 第44-49页 |
4.5.1 美国区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得分 | 第44-45页 |
4.5.2 美国区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空间分异 | 第45-48页 |
4.5.3 美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得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48-49页 |
4.5.4 美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得分与人口规模的关系 | 第49页 |
4.6 中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时空分异的比较 | 第49-51页 |
5 中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51-58页 |
5.1 最小方差方法 | 第51页 |
5.2 中美两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5.3 中国区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5.4 美国区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8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58-63页 |
6.1 结论 | 第58-60页 |
6.2 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建议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