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环境卫生、环境医学论文--城市居住卫生论文--公共场所卫生论文

大连付家庄海水浴场中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海水环境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第10-12页
        1.1.1 细菌耐药性概述第10-11页
        1.1.2 海水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 细菌耐药性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1 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第12页
        1.2.2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12-13页
    1.3 水平基因转移和相关遗传元件第13-14页
        1.3.1 水平基因转移第13页
        1.3.2 整合子相关的耐药机制研究第13-14页
        1.3.3 质粒相关的耐药机制研究第14页
    1.4 娱乐水域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1 大肠杆菌第14-15页
        1.4.2 娱乐水域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第15-16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海水及沙滩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第18-25页
    2.1 实验材料第18-20页
        2.1.1 实验样品第18-19页
        2.1.2 培养基第19页
        2.1.3 主要试剂第19-20页
        2.1.4 主要仪器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2.1 大肠杆菌的分离第20页
        2.2.2 大肠杆菌的生化鉴定第20-21页
    2.3 结果第21-23页
        2.3.1 大肠杆菌的分离第21页
        2.3.2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21-23页
    2.4 讨论第23-25页
第三章 海水及沙滩中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分析第25-32页
    3.1 材料第25-27页
        3.1.1 样品第25页
        3.1.2 培养基第25-26页
        3.1.3 试剂第26页
        3.1.4 仪器第26-27页
    3.2 方法第27-28页
        3.2.1 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第27-28页
    3.3 结果第28-30页
        3.3.1 海水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第28-29页
        3.3.2 沙滩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第29-30页
    3.4 讨论第30-32页
第四章 海水及沙滩中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型分析第32-41页
    4.1 材料第32-33页
        4.1.1 样品第32页
        4.1.2 试剂第32-33页
        4.1.3 仪器第33页
    4.2 方法第33-35页
        4.2.1 提取基因组和质粒中的DNA第33页
        4.2.2 大肠杆菌各类抗性基因的检测第33-35页
    4.3 结果第35-39页
        4.3.1 海水大肠杆菌基因组DNA抗性基因检测第35-37页
        4.3.2 海水大肠杆菌质粒DNA抗性基因检测第37-38页
        4.3.3 沙滩大肠杆菌基因组DNA抗性基因检测第38页
        4.3.4 沙滩大肠杆菌质粒DNA抗性基因检测第38-39页
    4.4 讨论第39-41页
第五章 整合子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分析第41-48页
    5.1 材料第41-42页
        5.1.1 实验样品第41页
        5.1.2 实验试剂第41-42页
    5.2 方法第42-43页
        5.2.1 整合子的检测第42页
        5.2.2 基因盒的检测与鉴定第42-43页
        5.2.3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分析第43页
        5.2.4 可变区扩增产物序列分析第43页
    5.3 结果第43-46页
        5.3.1 大肠杆菌整合酶基因分析第43-44页
        5.3.2 大肠杆菌整合子可变区基因序列分析第44-46页
    5.4 讨论第46-48页
第六章 质粒介导的大肠杆菌耐药性水平传递第48-53页
    6.1 材料第48-49页
        6.1.1 样品第48-49页
        6.1.2 培养基第49页
        6.1.3 试剂及配置第49页
    6.2 方法第49-50页
        6.2.1 质粒接合实验第49-50页
    6.3 结果第50-51页
        6.3.1 接合实验结果第50页
        6.3.2 接合子药敏实验结果第50-51页
        6.3.3 质粒接合子耐药基因的检测第51页
    6.4 讨论第51-53页
第七章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附录第63-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γ-环糊精非适配单链包结型聚轮烷的制备研究
下一篇: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用SiO/C与Si/C负极材料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