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胶毒霉素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中文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0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部分 Gliotoxin对TAFs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第15-33页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第16-22页
        1.1 材料第16-17页
            1.1.1 细胞、组织与试剂第16页
            1.1.2 主要仪器第16-17页
        1.2 研究方法第17-22页
            1.2.1 TAFs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第17页
            1.2.2 GTO对TAFs的增殖的影响第17-18页
            1.2.3 GTO对TAFs的迁移的影响第18页
            1.2.4 共培养体系的建立第18页
            1.2.5 细胞总RNA抽提第18页
            1.2.6 逆转录反应制备cDNA第18-19页
            1.2.7 Real-time RT-PCR第19页
            1.2.8 细胞凋亡的检测第19-20页
            1.2.9 Western-blot第20页
            1.2.10 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第20-21页
            1.2.11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第21页
            1.2.12 统计学处理第21-22页
    第二章 结果第22-32页
        2.1 TAFs的鉴定第22页
        2.2 Gliotoxin对TAFs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第22-27页
            2.2.1 Gliotoxin抑制TAFs的增殖第22-23页
            2.2.2 Gliotoxin对TAFs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第23-24页
            2.2.3 Gliotoxin诱导TAFs的凋亡第24-27页
        2.3 Gliotoxin对TAFs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第27-32页
            2.3.1 Gliotoxin抑制TAFs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第27页
            2.3.2 Gliotoxin对TAFs相关通路的作用第27-29页
            2.3.3 Gliotoxin对共培养体系的影响第29-32页
    第三章 讨论第32-33页
第二部分 胶毒霉素对实验性肝癌的作用研究第33-43页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1.1 材料第34页
            1.1.1 实验动物第34页
            1.1.2 细胞与试剂第34页
            1.1.3 主要仪器第34页
        1.2 方法第34-37页
            1.2.1 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给药方案第34-35页
            1.2.2 Gliotoxin治疗实验性肝癌的效果第35-36页
            1.2.3 统计学处理第36-37页
    第二章 结果第37-42页
        2.1 大鼠肝癌模型的基本情况第37-40页
            2.1.1 模型大体情况第37页
            2.1.2 大鼠肝脏的变化情况第37-38页
            2.1.3 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第38-40页
        2.2 大鼠肝癌模型的纤维化分级评估第40-42页
            2.2.1 特殊染色检测DEN模型胶原表达第40-41页
            2.2.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EN肝癌模型中α-SMA的表达第41-42页
    第三章 讨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中英文词缩略对照表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业性锰接触对工人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HVA、PRL、Parkin的影响
下一篇:影响肝细胞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