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杂合两型系SLAB育性候选基因的筛选鉴定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 研究方法综述第13-16页
        1.2.1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1 转录组测序技术简介第13-14页
            1.2.1.2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第14-15页
        1.2.2 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2.1 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简介第15页
            1.2.2.2 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应用第15-16页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意义第16-19页
2 两型系SLAB花发育的细胞学比较分析第19-27页
    2.1 试验材料第19-20页
        2.1.1 材料来源第19页
        2.1.2 主要试剂及器材第19-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2页
        2.2.1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第20页
        2.2.2 石蜡切片的制备与观察第20-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27页
        2.3.1 两型系SLA和SLB花发育形态学观察第22-23页
        2.3.2 两型系SLA和SLB雄蕊扫描电镜分析第23-24页
        2.3.3 两型系SLA和SLB花药细胞学观察第24-27页
3 两型系SLAB花蕾发育的转录组学比较分析第27-41页
    3.1 试验材料第27页
        3.1.1 植物材料第27页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7页
    3.2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27-33页
        3.2.1 两型系SLAB花蕾等组织总RNA提取第27-29页
        3.2.2 转录组建库测序第29页
        3.2.3 原始数据过滤处理第29页
        3.2.4 比对参考基因组第29-30页
        3.2.5 基因表达量计算第30-31页
        3.2.6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第31页
        3.2.7 GO注释及分类第31页
        3.2.8 KEGG代谢途径显著富集分析第31-32页
        3.2.9 mRNA反转录第32页
        3.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32-3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3.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第33-34页
        3.3.2 数据比对结果统计第34-35页
        3.3.3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第35页
        3.3.4 GO功能分析第35-39页
        3.3.5 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第39-41页
4 两型系SLAB基因组重测序比较分析第41-59页
    4.1 试验材料第41页
        4.1.1 植物材料第41页
        4.1.2 试剂和仪器第41页
    4.2 试验方法第41-46页
        4.2.1 两型系SLAB叶片DNA提取第41-42页
        4.2.2 基因组建库测序第42页
        4.2.3 原始数据过滤质控及比对分析第42-43页
        4.2.4 SNP和Indel变异位点检测第43-44页
        4.2.5 SNP和Indel变异位点注释第44-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5页
        4.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第46-47页
        4.3.2 数据比对结果统计第47页
        4.3.3 SNP和Indel变异位点统计分析第47-49页
        4.3.4 SNP和Indel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第49-50页
        4.3.5 SNP和Indel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分布第50-51页
        4.3.6 SNP和Indel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第51-52页
        4.3.7 SNP和Indel变异位点基因位置注释分析第52-54页
        4.3.8 发生变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第54-55页
    4.4 转录组与重测序结果比较分析第55-56页
        4.4.1 关键候选基因初步筛选第55页
        4.4.2 育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筛选鉴定第55-56页
    4.5 育性候选基因的qRT-PCR验证分析第56-59页
5 讨论第59-63页
    5.1 两型系SLAB遗传学和细胞学特点第59-60页
    5.2 两型系SLAB花蕾发育的转录组学分析第60页
    5.3 两型系SLAB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第60-61页
    5.4 两型系SLAB育性候选基因的筛选第61-63页
6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1页
作者简介第71-73页
附表1 两型系SLAB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第73-77页
附表2 差异基因qRT-PCR引物列表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氧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思维训练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