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项目研究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风力发电原理及并网运行相关问题 | 第13-23页 |
2.1 风力发电原理 | 第13-14页 |
2.2 风电场的并网方式 | 第14页 |
2.3 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4-18页 |
2.3.1 风电场并网对潮流与网损的影响 | 第14-15页 |
2.3.2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电压的影响 | 第15页 |
2.3.3 风电场并网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 | 第15-17页 |
2.3.4 风电场并网对系统调度的影响 | 第17-18页 |
2.4 风电场并网技术规定和要求 | 第18-22页 |
2.4.1 风电场并网技术规范、标准 | 第18-19页 |
2.4.2 风电场无功配置及电压 | 第19-21页 |
2.4.3 风电场的有功功率 | 第21-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2014-2015年新增风电的接入规划 | 第23-29页 |
3.1 揭阳电网概述 | 第23-25页 |
3.1.1 2013年揭阳电网的结构 | 第23页 |
3.1.2 2013年揭阳地区电源情况 | 第23-24页 |
3.1.3“十一五”揭阳电网负荷情况 | 第24-25页 |
3.2 揭阳电网风电场运行现状 | 第25-27页 |
3.2.1 揭阳电网风电场分布情况 | 第25-26页 |
3.2.2 风电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3.3 揭阳电网 2014-2015年新增风电的接入规划 | 第27页 |
3.4 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含风电场的电网潮流计算研究 | 第29-51页 |
4.1 含风电场的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4.1.1 风电场节点视为PQ节点 | 第29页 |
4.1.2 风电场节点视为PV节点 | 第29-30页 |
4.2 含风电场的揭阳电网潮流计算 | 第30-49页 |
4.2.1 计算软件 | 第30-31页 |
4.2.2 潮流计算原则 | 第31-32页 |
4.2.3 潮流计算 | 第32-49页 |
4.3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风电场接入揭阳电网的规划研究 | 第51-67页 |
5.1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规划 | 第51-52页 |
5.1.1 规划方法简介 | 第51页 |
5.1.2 规划方案的评估 | 第51-52页 |
5.2 风电场接入电网规划的模型研究 | 第52-56页 |
5.2.1 目标函数 | 第52-53页 |
5.2.2 约束条件 | 第53-54页 |
5.2.3 粒子群算法 | 第54-56页 |
5.3 风电场接入揭阳电网仿真规划研究 | 第56-66页 |
5.4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