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一、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第14-45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4-21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4-17页 |
1.1.2 样本采集 | 第17页 |
1.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7-18页 |
1.1.4 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 | 第18页 |
1.1.5 UPLC/MS检测条件 | 第18-20页 |
1.1.6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0页 |
1.1.7 物质鉴定 | 第20-21页 |
1.2 结果 | 第21-37页 |
1.2.1 色谱图 | 第21-22页 |
1.2.2 质量控制 | 第22-23页 |
1.2.3 慢加急性肝衰竭血清代谢模型建立 | 第23-28页 |
1.2.4 特征代谢物质的鉴定 | 第28-30页 |
1.2.5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程动态追踪血清代谢模型 | 第30-32页 |
1.2.6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特征代谢物质的动态变化 | 第32-35页 |
1.2.7 慢加急性肝衰竭伴多脏衰血清代谢谱分析 | 第35-37页 |
1.3 讨论 | 第37-44页 |
1.3.1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潜在临床诊断标志物 | 第37-42页 |
1.3.2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及病程监测潜在代谢标志物 | 第42-44页 |
1.4 小结 | 第44-45页 |
二、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血清ATX研究 | 第45-63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45-48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45-47页 |
2.1.2 样本采集 | 第47-48页 |
2.1.3 血清ATX含量测定 | 第48页 |
2.1.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第48页 |
2.2 结果 | 第48-54页 |
2.2.1 男性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ATX分析 | 第48-49页 |
2.2.2 进展/未进展至肝衰竭的肝衰竭前期患者血清ATX分析 | 第49-50页 |
2.2.3 女性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ATX分析 | 第50-51页 |
2.2.4 伴或不伴有炎症的男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TX分析 | 第51-52页 |
2.2.5 男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好转组和死亡组血清ATX分析 | 第52-53页 |
2.2.6 血清ATX和患者肝功能常规生化指标及MELD评分的相关性 | 第53-54页 |
2.3 讨论 | 第54-61页 |
2.3.1 ATX-LPA生物轴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54-55页 |
2.3.2 ATX-LPA生物轴与肝脏疾病 | 第55-57页 |
2.3.3 ATX-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新型预警指标 | 第57-61页 |
2.4 小结 | 第61-63页 |
全文结论 | 第63-6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综述 代谢组学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79-9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