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教育投资效率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教育投资 | 第17页 |
2.1.2 效率 | 第17-18页 |
2.1.3 教育投资效率 | 第18-19页 |
2.1.4 高等教育投资效率 | 第19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2.2.1 舒尔茨(Theodore Se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页 |
2.2.2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2页 |
2.2.3 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22-23页 |
第3章 西部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投资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3.1 西部地区简介 | 第23页 |
3.2 西部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投资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3.2.1 存量经费投资 | 第24-25页 |
3.2.2 当年经费投资 | 第25-26页 |
3.3 西部地区普通高等教育产出分析 | 第26-29页 |
3.3.1 人才培养产出 | 第26页 |
3.3.2 科学研究产出 | 第26-27页 |
3.3.3 师资配备产出 | 第27-29页 |
第4章 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29-43页 |
4.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介绍 | 第29-32页 |
4.1.1 数据包络分析(DEA) | 第29页 |
4.1.2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特点 | 第29-30页 |
4.1.3 评估模型的选择 | 第30-32页 |
4.2 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效率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6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4.2.2 教育投入产出指标选取依据 | 第33-36页 |
4.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6页 |
4.3 我国西部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效率分析 | 第36-43页 |
4.3.1 静态效率分析 | 第36-38页 |
4.3.2 动态趋势研究 | 第38-43页 |
第5章 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1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43-44页 |
5.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5.2.1 变量选择 | 第44-45页 |
5.2.2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5.3 模型检验与设定 | 第45-47页 |
5.4 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