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一)建立完善的税收信用有利于减少税收的成本 | 第8-9页 |
| (二)建立完善的税收信用能协助市场经济调节 | 第9页 |
| (三)建立完善的税收信用能有效促进纳税人素质提升,并且使其获得更加长远的收益 | 第9页 |
| (四)建立完善的税收信用能有效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 第9-10页 |
| (五)完善的税收信用是建立社会诚信的重要基础 | 第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四、课题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信用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 第一节 信用 | 第13页 |
| 第二节 税收信用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15页 |
| 第三节 税收信用建设对契约经济理论的借鉴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税收信用建设现状 | 第16-25页 |
| 第一节 昆明市国税局纳税信用的建设情况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加强依法治税力度,打击严重失信行为 | 第17-20页 |
| 一、稽查方面 | 第18-19页 |
| 二、征管方面 | 第19-20页 |
| 三、结合纳税信用信息规范纳税评估管理 | 第20页 |
| 第三节 加强纳税服务水平,打造品牌服务团队 | 第20-23页 |
| 第四节 加强税法宣传,营造良好征纳环境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昆明市纳税信用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36页 |
| 第一节 案例分析:纳税人满意度问卷调查 | 第25-29页 |
| 第二节 昆明市纳税信用建设存在问题 | 第29-33页 |
| 一、诚信纳税意识尚未建立,征纳双方不重视 | 第29-30页 |
| 二、纳税信用评价工作方式不够科学 | 第30-32页 |
| 三、纳税信用调整周期过长,跟踪监控不力 | 第32页 |
| 四、纳税信用奖惩力度不够,且措施落实不到位 | 第32-33页 |
| 五、缺乏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利用率低 | 第33页 |
| 第三节 昆明市征税信用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3-36页 |
| 一、征税执法信用缺失 | 第33-34页 |
| 二、征税信用缺失原因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税收信用建设的国内外借鉴 | 第36-42页 |
| 第一节 美国纳税信用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日本纳税信用 | 第37-38页 |
| 第三节 国内先进地区纳税信用 | 第38-39页 |
| 第四节 由国内外先进经验得到的启示 | 第39-42页 |
| 第五章 完善昆明市纳税信用建设的措施 | 第42-50页 |
| 第一节 加强宣传,提高“诚信纳税”意识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建立纳税信用保障机制,加快信用立法 | 第43-44页 |
| 一、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 第43页 |
| 二、依据我国国情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法律体系 | 第43-44页 |
| 第三节 以信用信息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质量 | 第44页 |
| 第四节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省级集中的纳税信用管理平台 | 第44-46页 |
| 一、统一纳税信用指标取数.径和计算公式 | 第45页 |
| 二、优化数据更新采集工作,实现动态评定管理 | 第45页 |
|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纳税信用的预警机制 | 第45-46页 |
| 第五节 完善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纳税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实现不同类型企业的分类评价和分类管理 | 第46页 |
| 第六节“激励守信,惩戒失信”建立和完善纳税信用奖惩机制 | 第46-48页 |
| 一、强化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外部运用,加强激励力度 | 第47页 |
| 二、强化失信惩戒制度,提高纳税失信成本 | 第47页 |
| 三、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传递,引入其他信用信息 | 第47-48页 |
| 第七节 规范税务机关征税行为,建立征税信用 | 第48-50页 |
| 一、建立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 | 第48页 |
| 二、建立征税信用的激励与制约机制 | 第48-49页 |
| 三、改变以监管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和理念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纳税信用结果外部运用实证分析 | 第50-56页 |
| 一、税银助力通试点内容 | 第50-53页 |
| 二、试点业务流程 | 第53-55页 |
| 三、试点成果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