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室温钠硫二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述第10-12页
    1.3 锂硫电池发展概述第12-13页
    1.4 钠硫电池发展概述及原理第13-17页
        1.4.1 高温钠硫电池发展概述及原理第13-15页
        1.4.2 室温钠硫电池概述第15-16页
        1.4.3 室温钠硫电池原理第16页
        1.4.4 室温钠硫电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第16-17页
    1.5 室温钠硫电池研究现状第17-25页
        1.5.1 正极材料第19页
        1.5.2 电解质第19-25页
            1.5.2.1 聚合物电解质第19-21页
            1.5.2.2 醚基电解液第21-24页
            1.5.2.3 酯基电解液第24-25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5-27页
        1.6.1 选题意义第25-26页
        1.6.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7-33页
    2.1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3 正极材料的制备第29页
    2.4 电解液的制备第29页
    2.5 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29-30页
        2.5.1 热重分析(TG)测试第29页
        2.5.2 X射线衍射(XRD)测试第29页
        2.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第29-30页
        2.5.4 拉曼光谱(Raman)测试第30页
        2.5.5 比表面积(BET)测试及孔径分析第30页
        2.5.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测试第30页
        2.5.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第30页
    2.6 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0-32页
        2.6.1 复合材料正极极片的制备第30-31页
        2.6.2 碳材料负极极片的制备第31页
        2.6.3 纽扣电池的组装第31页
        2.6.4 充放电测试第31-32页
        2.6.5 循环伏安(CV)测试第32页
    2.7 电解液水分测定第32-33页
第三章 VEC添加剂对室温钠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3-53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4-51页
        3.2.1 结构与形貌第34-40页
        3.2.2 电化学性能第40-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不同碳材料对室温钠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69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碳材料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4.2.1 结构与形貌第53-57页
        4.2.2 电化学性能第57-58页
    4.3 复合材料结果与讨论第58-68页
        4.3.1 结构与形貌第58-63页
        4.3.2 电化学性能第63-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结论第69页
    5.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烟提取物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麦冬提取物对药物代谢酶CYP3A4诱导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