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变电站通信规约简介 | 第10-12页 |
| ·CDT 规约 | 第10页 |
| ·IEC 60870-5 系列规约 | 第10-11页 |
|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1850 标准 | 第11-12页 |
| ·变电站间隔的介绍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全文结构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全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IEC 61850标准介绍 | 第15-24页 |
| ·前言 | 第15页 |
| ·IEC 61850 标准系列 | 第15-16页 |
| ·IEC 61850 标准的主要特点 | 第16-23页 |
| ·分层、分布的体系结构 | 第16-18页 |
| ·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技术 | 第18-20页 |
| ·数据自描述 | 第20-22页 |
|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传统规约和IEC 61850标准转换方法的研究 | 第24-43页 |
| ·前言 | 第24-26页 |
| ·通信接口 | 第26-27页 |
| ·串口通信 | 第26-27页 |
| ·以太网通信 | 第27页 |
| ·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 | 第27-35页 |
| ·信息建模的原理 | 第27-29页 |
| ·逻辑节点和数据类型 | 第29-31页 |
| ·逻辑设备模型 | 第31-33页 |
| ·抽象通信服务模型 | 第33-35页 |
| ·传统规约和IEC 61850 标准的转换 | 第35-39页 |
| ·信息模型映射 | 第35-37页 |
| ·服务映射 | 第37-39页 |
| ·配置说明文档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面向间隔的IEC 61850网关的设计 | 第43-55页 |
| ·前言 | 第43-46页 |
| ·建立信息模型 | 第46-51页 |
| ·逻辑设备建模 | 第46页 |
| ·逻辑节点和数据建模 | 第46-51页 |
| ·建立通信服务模型 | 第51-52页 |
| ·可视化配置工具 | 第52-54页 |
| ·变电站配置语言 | 第52-53页 |
| ·配置工具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第55-72页 |
| ·前言 | 第55页 |
| ·跨平台技术 | 第55-58页 |
| ·Windows 平台 | 第56页 |
| ·Vxworks 平台 | 第56-57页 |
| ·Linux 平台 | 第57-58页 |
| ·功能模块 | 第58-68页 |
| ·主控模块 | 第58-59页 |
| ·采集模块 | 第59-65页 |
| ·61850 模块 | 第65-67页 |
| ·监视模块 | 第67-68页 |
| ·实时数据库 | 第68-69页 |
| ·映射表 | 第68-69页 |
| ·接口函数 | 第69页 |
| ·历史数据库 | 第69-70页 |
| ·可视化配置工具 | 第70页 |
| ·开发、调试工具介绍 | 第70-71页 |
| ·测试报告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2-74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 | 第77-80页 |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