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注释表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 第2章 异构专网系统的切换技术 | 第20-31页 |
| 2.1 集群通信系统 | 第20-24页 |
| 2.1.1 宽窄带集群系统 | 第20-22页 |
| 2.1.2 宽窄带融合系统架构 | 第22-24页 |
| 2.2 切换机制概述 | 第24-30页 |
| 2.2.1 异构网络中的切换技术 | 第24-25页 |
| 2.2.2 垂直切换的主要过程及切换的性能指标 | 第25-27页 |
| 2.2.3 现有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 | 第27-30页 |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基于终端电池电量的多属性决策的垂直切换算法 | 第31-52页 |
| 3.1 基于电池电量的网络发现方法 | 第31-34页 |
| 3.2 多属性决策网络选择算法及切换判决 | 第34-44页 |
| 3.2.1 主客观结合策略的权重值计算 | 第34-39页 |
| 3.2.2 改进的TOPSIS算法候选网络排序 | 第39-43页 |
| 3.2.3 基于用户优先级和负载均衡的切换判决 | 第43-44页 |
| 3.3 垂直切换机制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44-5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垂直切换算法 | 第52-71页 |
| 4.1 模糊逻辑系统描述 | 第52-53页 |
| 4.2 基于速度自适应的网络发现方法 | 第53-55页 |
| 4.3 基于RSS预判决模块 | 第55-56页 |
| 4.4 模糊逻辑处理机制 | 第56-63页 |
| 4.5 仿真分析 | 第63-70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5.1 总结 | 第71-72页 |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