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双排式钻孔抗滑桩前后排桩荷载分担规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承台式双排钻孔抗滑桩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3.1 理论研究方面第12-13页
        1.3.2 室内模型试验方面第13-15页
        1.3.3 数值模拟方面第15-16页
        1.3.4 工程监测方面第16-17页
    1.4 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双排抗滑桩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第20-35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本构模型及屈服准则的选取第20-23页
        2.2.1 本构模型的选取第20页
        2.2.2 屈服准则的选取第20-23页
    2.3 有限元模型的设置及结果提取第23-25页
        2.3.1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23页
        2.3.2 桩土间的接触设置及滑面模拟第23-24页
        2.3.3 计算结果的提取第24-25页
    2.4 数值计算模型第25-34页
        2.4.1 模型的几何条件及参数第25-27页
        2.4.2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27-28页
        2.4.3 承台厚度对双排桩的影响第28-31页
        2.4.4 土压力分布第31-32页
        2.4.5 荷载分担比的定义及评价依据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有限元法计算双排抗滑桩的荷载分担规律第35-55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双排抗滑桩荷载分担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5-48页
        3.2.1 桩排距的影响第36-38页
        3.2.2 桩间距的影响第38-41页
        3.2.3 滑坡推力的影响第41-43页
        3.2.4 桩嵌固深度的影响第43-46页
        3.2.5 桩长度的影响第46-48页
    3.3 双排抗滑桩的优化设计探讨第48-51页
    3.4 双排抗滑桩荷载分担比建议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承台式双排抗滑桩室内模型试验第55-71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试验目的及方案第55-56页
    4.3 试验材料装置及仪器设备第56-61页
        4.3.1 试验用材料第56页
        4.3.2 试验装置第56-61页
    4.4 试验步骤第61-63页
    4.5 模型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第63-68页
        4.5.1 桩顶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第63-64页
        4.5.2 桩身弯矩分布规律第64-67页
        4.5.3 桩前后侧土压力分布规律第67-68页
    4.6 试验误差的原因及讨论第68-69页
    4.7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5.1 主要结论第71-73页
    5.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线宽带网络的物联网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效机会路由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