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基于“双基联动”信贷模式调研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框架第13页
    1.4 调研方案设计第13-15页
        1.4.1 调研对象和地点第13-14页
        1.4.2 调研方法第14页
        1.4.3 调研数据处理第14-15页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7页
        2.1.1 农村普惠金融第16页
        2.1.2“双基联动”合作贷款第16-17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普惠金融理论第17-18页
        2.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18-20页
第3章 青海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评价第20-35页
    3.1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第20-23页
        3.1.1 金融供给增加,金融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第20-21页
        3.1.2 创新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发展特色扶贫路径第21-22页
        3.1.3 金融机构定向引导资源,形成绿色普惠金融第22页
        3.1.4 加大对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扶持第22-23页
    3.2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第23-27页
        3.2.1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构建及说明第23-24页
        3.2.2 指标选取及数据整理第24-25页
        3.2.3 测度结果分析第25-27页
    3.3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27-32页
        3.3.1 模型设定第27-28页
        3.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28页
        3.3.3 实证分析第28-32页
    3.4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第32-35页
        3.4.1 金融网点设立成本较高,实现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第32页
        3.4.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致使产权抵押发展滞后第32-33页
        3.4.3 部分地区金融服务回馈率低,信贷环境建设欠妥第33页
        3.4.4 农业保险发展与金融机构风险分担需求脱节第33-34页
        3.4.5 地区交通邮电建设有待完善,金融物资传送缓慢第34-35页
第4章 青海省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实践—“双基联动”信贷模式调查第35-46页
    4.1“双基联动”信贷模式实施背景第35页
    4.2“双基联动”信贷模式实施现状第35-41页
        4.2.1 基层网点覆盖率增加,助推农村金融发展第36-37页
        4.2.2 信贷累放递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第37-39页
        4.2.3 加大信贷推广力度,增强普惠渗透性第39-40页
        4.2.4 基层银行优化内部结构,资助地区产业发展第40-41页
    4.3“双基联动”信贷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41-44页
        4.3.1 基层银行业形式大于实质,降低“双基”覆盖率第42-43页
        4.3.2 基层党组织重视度不够,制约有效放贷第43页
        4.3.3“双基”前期准备工作欠缺,贷款需求乏力第43页
        4.3.4 不可控风险仍旧存在,影响信贷积极性第43-44页
    4.4“双基联动”信贷模式对创新农村普惠金融的启示第44-46页
第5章 推动青海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6-49页
    5.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第46页
    5.2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第46-47页
    5.3 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受惠群众素养第47页
    5.4 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增强抗风险能力第47页
    5.5 有效规划交通邮电业发展,提升金融普惠效率第47-48页
    5.6 培育“双基”多元化发展模式,提高支农覆盖率第48页
    5.7 借鉴“双基”风险调控经验,增强普惠可持续性第48-49页
第6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瑞芬太尼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一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