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氮氧化物(NO_x) | 第10-12页 |
1.1.1 NO_x简介 | 第10-11页 |
1.1.2 NO_x的来源 | 第11页 |
1.1.3 NO_x的形成机理 | 第11页 |
1.1.4 NO_X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 烟气脱硝方法简介 | 第12-15页 |
1.2.1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CNR) | 第13-14页 |
1.2.2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 第14页 |
1.2.3 等离子体法 | 第14页 |
1.2.4 吸附法 | 第14-15页 |
1.3 选择性催化氧化-吸收法 | 第15-17页 |
1.3.1 选择性催化氧化(SCO) | 第15页 |
1.3.2 NO的氧化反应 | 第15-17页 |
1.4 SC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4.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8页 |
1.4.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8-19页 |
1.4.3 分子筛催化剂 | 第19-20页 |
1.5 活性炭材料催化剂 | 第20-22页 |
1.5.1 活性炭纤维(ACF) | 第20页 |
1.5.2 活性炭(AC) | 第20-21页 |
1.5.3 活性炭材料的催化机理 | 第21-22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2-24页 |
1.6.1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1.6.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1 催化剂的选择 | 第24页 |
2.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24页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6页 |
2.3.1 椰壳活性炭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 第25页 |
2.3.2 其他活性炭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 第25-26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页 |
2.4.1 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26页 |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6页 |
2.4.3 程序升温脱附(TPD)分析 | 第26页 |
2.5 催化剂活性的评价装置与方法 | 第26-28页 |
2.5.1 催化剂活性的评价装置 | 第26-27页 |
2.5.2 催化剂活性的表示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硝酸改性活性炭催化氧化NO的研究 | 第28-38页 |
3.1 空白实验 | 第28页 |
3.2 硝酸改性处理对活性炭吸附NO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 硝酸改性处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硝酸改性处理对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1 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变化 | 第31页 |
3.4.2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变化 | 第31-32页 |
3.4.3 TPD表征 | 第32-33页 |
3.5 硝酸改性处理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影响 | 第33-36页 |
3.5.1 活性炭反应前后的FTIR谱图变化 | 第33-35页 |
3.5.2 活性炭反应前后的TPD谱图变化 | 第35-36页 |
3.5.3 反应机理与活性中心的讨论 | 第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活性炭的选择及改性催化剂工艺的优化 | 第38-47页 |
4.1 不同种类活性炭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38-41页 |
4.1.1 催化剂活性的比较 | 第38-40页 |
4.1.2 催化剂孔径结构的比较 | 第40-41页 |
4.2 不同改性工艺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41-46页 |
4.2.1 硝酸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4.2.2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活性炭催化氧化NO反应工况对NO转化率的影响 | 第47-60页 |
5.1 反应条件对于NO转化率的影响 | 第47-54页 |
5.1.1 反应温度对NO转化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5.1.2 空速对NO转化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5.1.3 氧含量对NO转化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5.1.4 NO入口浓度对NO转化率的影响 | 第51-54页 |
5.2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 第54页 |
5.3 催化剂抗水抗硫毒化性能的研究 | 第54-58页 |
5.3.1 H2O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2 S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