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普顿公司虚拟股权激励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3 尼普顿股权激励的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 第10-17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2.2.1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 第11-13页 |
2.2.2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3-14页 |
2.2.3 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 | 第14页 |
2.2.4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14-15页 |
2.2.5 经济增加值 | 第15-17页 |
第3章 可行性分析 | 第17-29页 |
3.1 尼普顿公司特点及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3.1.1 中国机械出口企业的特点 | 第17-18页 |
3.1.2 尼普顿公司背景及简介 | 第18-19页 |
3.2 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3.3 虚拟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 第21-27页 |
3.3.1 中国古代晋商的过身股分析 | 第21-23页 |
3.3.2 华为虚拟股权分析 | 第23-27页 |
3.4 尼普顿公司股权激励的对象非常明确 | 第27页 |
3.5 组织实施虚拟股权激励的可行性 | 第27-29页 |
第4章 尼普顿业绩绩效设计 | 第29-35页 |
4.1 设定业绩目标的主要意义 | 第29-30页 |
4.2 目标设定下个体策略的选择性研究 | 第30页 |
4.3 业绩目标和员工满意度 | 第30-31页 |
4.4 设定业绩目标注意事项 | 第31页 |
4.5 具体化业绩目标 | 第31-32页 |
4.6 充分考虑员工不同阶段的业绩目标 | 第32-33页 |
4.7 目标的难度拟定上要适当 | 第33页 |
4.8 反馈机制合理 | 第33-35页 |
第5章 尼普顿虚拟股权激励方案 | 第35-40页 |
5.1 激励模式 | 第35页 |
5.2 激励对象 | 第35-36页 |
5.3 资金的来源 | 第36-37页 |
5.4 虚拟股权配发方式 | 第37页 |
5.5 授予价格 | 第37-38页 |
5.6 授予数量 | 第38页 |
5.7 分红和收益率 | 第38-39页 |
5.8 退出机制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附录 虚拟股权协议书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