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

长效内皮抑素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和肝素酶的表达、纯化、活性检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内皮抑素与肿瘤第11-13页
        1.1.1 内皮抑素概况第11页
        1.1.2 内皮抑素机理研究第11-12页
        1.1.3 内皮抑素临床研究第12-13页
    1.2 人血清白蛋白融合第13-15页
        1.2.1 人血清白蛋白概况第13页
        1.2.2 HSA融合技术优点第13页
        1.2.3 与HSA融合延长蛋白质药物半衰期的研究第13-14页
        1.2.4 展望第14-15页
第二章 长效内皮抑素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第15-31页
    2.1 材料第15-17页
        2.1.1 菌种和质粒第15页
        2.1.2 主要工具酶和试剂盒第15-16页
        2.1.3 主要试剂第16页
        2.1.4 主要仪器第16页
        2.1.5 培养基第16-17页
    2.2 方法第17-25页
        2.2.1 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密码子优化,并插入穿梭质粒pPICZaA上第17-18页
        2.2.2 质粒pBV220-ES的提取第18-19页
        2.2.3 PCR扩增ES基因第19-20页
        2.2.4 PCR扩增的ES基因的纯化第20页
        2.2.5 重组质粒pPICZαA-HSA-ES的构建第20页
        2.2.6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20-21页
        2.2.7 表达载体pPICZαA-HSA-ES的鉴定第21-22页
        2.2.8 线性化pPICZαA-HSA-ES片段的制备第22页
        2.2.9 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22-23页
        2.2.10 阳性转化子的鉴定第23-24页
        2.2.11 阳性转化子的小量表达和鉴定第24-25页
        2.2.12 比较融合蛋白HSA-ES不同时间表达量第25页
        2.2.13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表达蛋白浓度第25页
    2.3 结果第25-30页
        2.3.1 重组质粒pPICZαA-HSA-ES的构建和鉴定第25-27页
        2.3.2 转化酵母的鉴定第27页
        2.3.3 表达产物的鉴定第27-29页
            2.3.3.1 表达蛋白的SDS-PAGE鉴定第27-28页
            2.3.3.2 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第28-29页
        2.3.4 比较融合蛋白HSA-ES不同时间表达量a第29页
        2.3.5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表达蛋白浓度第29-30页
    2.4 讨论第30-31页
第三章 肝素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活性检测第31-46页
    3.1 研究背景第31-32页
    3.2 材料第32-34页
        3.2.1 菌株和质粒第32页
        3.2.2 培养基第32-33页
        3.2.3 试剂第33页
            3.2.3.1 主要工具酶和试剂盒第33页
            3.2.3.2 其它试剂第33页
        3.2.4 仪器设备第33-34页
    3.3 实验方法第34-41页
        3.3.1 肝素黄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4-35页
        3.3.2 pET-28a质粒的提取第35页
        3.3.3 肝素黄杆菌肝素酶Hep Ⅰ基因的扩增第35-36页
        3.3.4 PCR扩增的HepⅠ基因的纯化第36页
        3.3.5 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Hind Ⅲ酶切Hep Ⅰ基因和pET-28a质粒第36页
        3.3.6 DH5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6-37页
        3.3.7 表达载体pET-28a-Hep Ⅰ的鉴定第37-38页
        3.3.8 阳性转化子的鉴定第38页
        3.3.9 阳性转化子的表达和鉴定第38-39页
        3.3.10 HepⅠ的表达和纯化第39-40页
            3.3.10.1 肝素酶Ⅰ的表达第39页
            3.3.10.2 肝素酶Ⅰ的纯化第39-40页
        3.3.11 肝素酶Ⅰ活性的测定第40-41页
            3.3.11.1 肝素酶Ⅰ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0页
            3.3.11.2 肝素酶Ⅰ活性测定方法第40-41页
    3.4 结果第41-45页
        3.4.1 表达载体pET-28a-Hep Ⅰ的PCR鉴定第41-42页
        3.4.2 重组质粒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鉴定第42-43页
        3.4.3 表达蛋白的SDS-PAGE鉴定第43页
        3.4.4 HepⅠ的纯化第43-44页
        3.4.5 肝素酶Ⅰ的活性测定第44-45页
    3.5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致谢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敏毒性及其抑制机理研究
下一篇:水动力清创系统在严重烧伤患者大面积残余创面清创中应用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