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模拟与计算论文--电力系统的计算论文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传统线损计算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理论线损计算新进展第12-13页
    1.3 研究路线及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线损计算理论第14-28页
    2.1 配电网线损概念及构成第14-17页
        2.1.1 线损理论计算的意义第14页
        2.1.2 线损的定义及构成第14-16页
        2.1.3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特点第16-17页
    2.2 各级电压网线损计算第17-25页
        2.2.1 35kV及以上配电网线损计算第17-19页
        2.2.2 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第19-21页
        2.2.3 低压电网线损计算第21-24页
        2.2.4 其他元件线损计算第24-25页
    2.3 降损措施理论研究第25-27页
        2.3.1 技术降损措施分析第25-26页
        2.3.2 无功补偿措施分析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茂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分析第28-39页
    3.1 茂名配电网概述第28-29页
    3.2 线损成因分析第29-32页
        3.2.1 资料更新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第30-31页
        3.2.2 远程监测设备工具缺乏第31页
        3.2.3 电表轮换制度未严格执行第31-32页
        3.2.4 供电网架无及时改造第32页
    3.3 各级线损计算第32-38页
        3.3.1 选择日选定原则第32-33页
        3.3.2 选择日实测负荷第33页
        3.3.3 10kV配网线损计算第33-36页
        3.3.4 0.4kV配网线损计算第36-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茂名配电网线损降损措施分析第39-53页
    4.1 线损影响因素及管理指标分析第39-40页
        4.1.1 线损影响因素第39-40页
        4.1.2 线损管理指标分析第40页
    4.2 茂名配电网技术降损措施第40-46页
        4.2.1 建设性措施第41页
        4.2.2 改变运行方式措施第41-42页
        4.2.3 调整无功补偿方式第42-44页
        4.2.4 调整变压器运行方式及接入位置第44-46页
    4.3 茂名配电网管理降损措施第46-48页
        4.3.1 计量降损第46-47页
        4.3.2 防窃电管理第47页
        4.3.3 线损管理自动化水平提高第47-48页
    4.4 降损成果分析第48-52页
        4.4.1 改变运行方式对线损影响第48页
        4.4.2 调整无功补偿方式对线损影响第48-49页
        4.4.3 调整变压器运行方式对线损影响第49-51页
        4.4.4 整体效果分析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表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共生理论的网购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关系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定价决策以及渠道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