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列宁晚年农民问题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12-14页
     ·研究的方法第12-13页
     ·创新点第13-14页
第2章 列宁晚年农民问题思想综述第14-28页
   ·列宁晚年农民问题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第14-19页
     ·列宁晚年农民问题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第14-16页
     ·列宁晚年农民问题思想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列宁晚年农民问题思想第19-28页
     ·农民是俄国的决定因素第19-20页
     ·利用合作社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第20-22页
     ·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第22-25页
     ·实行新经济政策解决工农联盟矛盾第25-26页
     ·实施土地所有制变革满足农民经济利益要求第26-28页
第3章 中国农民问题的历史背景追溯第28-33页
   ·农民问题的提出第28页
   ·当代农民问题的具体表现第28-31页
   ·农民问题的主要成因第31-33页
第4章 列宁晚年农民问题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3-57页
   ·全面认识和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第33-39页
     ·建国后毛泽东的农民问题思想第33-36页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农民问题思想第36-37页
     ·江泽民农民问题思想第37-38页
     ·胡锦涛农民问题思想第38-39页
   ·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第39-42页
     ·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分析——以山东为实例第39-40页
     ·探寻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山东为实例第40-42页
   ·优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兼业,大力发展农民经济第42-51页
     ·我国目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形势第42-43页
     ·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出现的新问题第43-44页
     ·现阶段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性选择第44-46页
     ·兼业是我国发展农民经济的必然路径选择第46-51页
   ·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现代化第51-57页
     ·我国农民现代化的现状分析第51-53页
     ·影响新型农民培育的因素-以甘肃为实例第53-54页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路径——以甘肃为实例第54-57页
结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速我国农民问题终结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Ⅰ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页
附录Ⅱ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项目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网络民主建构研究
下一篇:民俗体育节庆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以“洮州拔河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