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1 东京野茉莉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1 生态特性 | 第11页 |
1.1.2 繁殖育苗 | 第11-12页 |
1.1.3 光合生理特性 | 第12页 |
1.1.4 开发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1.2 不同家系性状差异研究 | 第13-14页 |
1.3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1 细胞膜透性与植物的抗寒性 | 第14-15页 |
1.3.2 光合作用与植物的抗寒性 | 第15页 |
1.3.3 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抗寒性 | 第15-17页 |
1.3.3.1 可溶性糖变化与植物抗寒性 | 第15-16页 |
1.3.3.2 可溶性蛋白变化与植物抗寒性 | 第16页 |
1.3.3.3 脯氨酸累积与植物抗寒性 | 第16页 |
1.3.3.4 水分与植物抗寒性 | 第16-17页 |
1.3.4 植物抗寒性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2.3.1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3.1.1 种子千粒重和营养成分测定 | 第18页 |
2.3.1.2 幼苗生长特性的测定 | 第18-19页 |
2.3.1.3 抗寒性试验 | 第19页 |
2.3.2 指标测定方法 | 第19-23页 |
2.3.2.1 形态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2.2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3.2.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0页 |
2.3.2.4 淀粉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2.3.2.5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21页 |
2.3.2.6 粗脂肪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2.3.2.7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22页 |
2.3.2.8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2页 |
2.3.2.9 相对电导率测定 | 第22-23页 |
2.3.2.10 全碳全氮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4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82页 |
3.1 不同家系种子千粒重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 第24-31页 |
3.1.1 东京野茉莉种子千粒重比较 | 第24-25页 |
3.1.2 东京野茉莉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 第25-26页 |
3.1.3 东京野茉莉种子淀粉含量比较 | 第26-28页 |
3.1.4 东京野茉莉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 第28-29页 |
3.1.5 东京野茉莉种子粗脂肪含量比较 | 第29-30页 |
3.1.6 东京野茉莉种子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3.2 不同家系东京野茉莉幼苗生长特性比较分析 | 第31-65页 |
3.2.1 一年生幼苗生长特性比较 | 第31-44页 |
3.2.1.1 一年生幼苗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比较 | 第31-34页 |
3.2.1.2 一年生幼苗高径比、茎根比比较 | 第34-37页 |
3.2.1.3 一年生幼苗生物量比较 | 第37-40页 |
3.2.1.4 一年生幼苗根体积比较 | 第40-41页 |
3.2.1.5 一年生幼苗生长特性与种子营养成分的相关性 | 第41-42页 |
3.2.1.6 一年生幼苗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 第42-44页 |
3.2.2 两年生幼苗生长特性比较 | 第44-65页 |
3.2.2.1 两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比较 | 第44-47页 |
3.2.2.2 两年生幼苗高径比、茎根比比较 | 第47-50页 |
3.2.2.3 两年生幼苗叶面积比较 | 第50-51页 |
3.2.2.4 两年生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比较 | 第51-54页 |
3.2.2.5 两年生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比较 | 第54-58页 |
3.2.2.6 两年生幼苗各器官含水率比较 | 第58-60页 |
3.2.2.7 两年生幼苗结构特性的比较 | 第60-62页 |
3.2.2.8 两年生幼苗生长特性指标相关分析 | 第62页 |
3.2.2.9 一年生幼苗与两年生幼苗生长特性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62-63页 |
3.2.2.10 两年生幼苗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 第63-65页 |
3.3 不同家系一年生幼苗抗寒性试验 | 第65-82页 |
3.3.1 一年生幼苗枝条相对电导率比较 | 第65-66页 |
3.3.2 一年生幼苗含水量比较 | 第66-69页 |
3.3.3 一年生幼苗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 第69-70页 |
3.3.4 一年生幼苗枝条淀粉含量的比较 | 第70-71页 |
3.3.5 一年生幼苗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较 | 第71-73页 |
3.3.6 一年生幼苗枝条脯氨酸含量的比较 | 第73-74页 |
3.3.7 一年生幼苗枝条丙二醛(MDA)含量比较 | 第74-75页 |
3.3.8 一年生幼苗枝条全氮含量比较 | 第75-77页 |
3.3.9 一年生幼苗枝条全碳含量比较 | 第77-78页 |
3.3.10 一年生幼苗枝条碳氮比比较 | 第78-79页 |
3.3.11 一年生幼苗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份分析 | 第79-82页 |
4 讨论 | 第82-87页 |
4.1 种子营养成分与家系选育 | 第82-83页 |
4.2 苗木生长性状与家系选育 | 第83-84页 |
4.2.1 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与家系选育 | 第83-84页 |
4.2.2 苗木各器官的结构特性与家系选育 | 第84页 |
4.3 苗木的抗寒性与家系选育 | 第84-86页 |
4.3.1 枝条电导率与抗寒性 | 第84-85页 |
4.3.2 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 | 第85页 |
4.3.3 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 | 第85-86页 |
4.3.4 全氮含量与抗寒性 | 第86页 |
4.4 实验不足之处 | 第86-87页 |
5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