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菊芋为原料的酒精发酵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 ·菊粉 | 第13-19页 |
| ·菊粉的生理功能 | 第14-15页 |
| ·菊粉的炼制 | 第15-17页 |
| ·菊粉的生物转化 | 第17-19页 |
| ·菊粉酶 | 第19-24页 |
| ·菊粉酶分类 | 第19页 |
| ·菊粉酶来源 | 第19-20页 |
| ·影响微生物合成菊粉酶的因素 | 第20-22页 |
| ·菊粉酶的应用 | 第22页 |
| ·菊粉酶的研究 | 第22-24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 第24-27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原理 | 第24-25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酿酒酵母育种上的应用 | 第26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 ·以菊芋为原料的酒精发酵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 ·先糖化后发酵技术与同步糖化发酵技术 | 第28-29页 |
| ·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技术 | 第29页 |
| ·响应面优化法 | 第29-30页 |
| ·本课题立题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 第2章 产菊粉酶菌株的筛选 | 第32-38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 ·样品来源 | 第32页 |
| ·筛选培养基 | 第32页 |
| ·试剂 | 第32-33页 |
| ·仪器 | 第33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 ·筛选实验 | 第33页 |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33-34页 |
| ·酶活的测定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 ·筛选结果 | 第35页 |
| ·果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 ·酶活测定结果 | 第36页 |
| ·菌种鉴定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第3章 原生质体融合 | 第38-4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8-40页 |
| ·菌种 | 第38页 |
| ·培养基 | 第38页 |
| ·试剂 | 第38-39页 |
| ·仪器 | 第39-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 ·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 | 第40页 |
| ·离心洗涤、收集细胞 | 第40页 |
| ·原生质体制备 | 第40页 |
| ·原生质体再生 | 第40页 |
| ·酵母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测定 | 第40-41页 |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41页 |
| ·融合子的鉴定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 ·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42页 |
| ·酵母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测定 | 第42页 |
| ·原生质体的融合及融合子的检出 | 第42-43页 |
| ·融合子性能测定及筛选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第4章 酒精发酵研究 | 第47-60页 |
| ·试验材料 | 第47-48页 |
| ·菌种 | 第47页 |
| ·培养基 | 第47页 |
| ·试剂 | 第47-48页 |
| ·仪器 | 第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8-51页 |
| ·培养条件 | 第48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48-49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9页 |
| ·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 | 第49-50页 |
| ·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 ·JAE 总糖测定 | 第51-52页 |
| ·单因子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 ·R8 发酵条件优化验证试验 | 第55-56页 |
| ·响应面分析 | 第56-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