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土壤无机磷分级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土壤有机磷分级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2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7-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18页 |
2.2.2 样品养分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2.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44页 |
3.1 3年龄杉木林土壤磷形态及供磷机制 | 第20-26页 |
3.1.1 3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20-23页 |
3.1.2 3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 | 第23-24页 |
3.1.3 3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供磷机制 | 第24-25页 |
3.1.4 讨论 | 第25-26页 |
3.2 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形态及供磷机制 | 第26-32页 |
3.2.1 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26-29页 |
3.2.2 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 | 第29-30页 |
3.2.3 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供磷机制 | 第30-31页 |
3.2.4 讨论 | 第31-32页 |
3.3 1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形态及供磷机制 | 第32-37页 |
3.3.1 1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32-35页 |
3.3.2 1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 | 第35-36页 |
3.3.3 1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供磷机制 | 第36-37页 |
3.3.4 讨论 | 第37页 |
3.4 26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形态及供磷机制 | 第37-44页 |
3.4.1 26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37-40页 |
3.4.2 26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 | 第40-41页 |
3.4.3 26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供磷机制 | 第41-42页 |
3.4.4 讨论 | 第42-44页 |
4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