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杉木论文

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形态特征及土壤供磷机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0-17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土壤无机磷分级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土壤有机磷分级的研究第13-15页
        1.2.3 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页
    1.4 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2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7-20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7-18页
    2.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18页
        2.2.2 样品养分分析方法第18-19页
        2.2.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19-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44页
    3.1 3年龄杉木林土壤磷形态及供磷机制第20-26页
        3.1.1 3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第20-23页
        3.1.2 3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第23-24页
        3.1.3 3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供磷机制第24-25页
        3.1.4 讨论第25-26页
    3.2 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形态及供磷机制第26-32页
        3.2.1 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第26-29页
        3.2.2 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第29-30页
        3.2.3 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供磷机制第30-31页
        3.2.4 讨论第31-32页
    3.3 1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形态及供磷机制第32-37页
        3.3.1 1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第32-35页
        3.3.2 1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第35-36页
        3.3.3 18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供磷机制第36-37页
        3.3.4 讨论第37页
    3.4 26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形态及供磷机制第37-44页
        3.4.1 26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第37-40页
        3.4.2 26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第40-41页
        3.4.3 26年龄人工杉木林土壤供磷机制第41-42页
        3.4.4 讨论第42-44页
4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储油洞库群水幕系统水封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铁路货运产品设计与服务网络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