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催化裂化催化剂酸性及其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8页
    1.1 催化裂化第11-12页
        1.1.1 催化裂化发展历史第11-12页
        1.1.2 催化裂化发展趋势第12页
    1.2 催化裂化催化剂第12-17页
        1.2.1 沸石分子筛第13-15页
        1.2.2 高岭土第15-16页
        1.2.3 双铝基粘结剂第16-17页
    1.3 催化裂化反应机理第17-20页
        1.3.1 正碳离子第17-18页
        1.3.2 正碳离子的生成第18-19页
        1.3.3 B酸和L酸的生成第19页
        1.3.4 B酸和L酸的作用第19-20页
    1.4 固体酸酸性分析方法第20-26页
        1.4.1 程序升温脱附(TPD)第20-21页
        1.4.2 红外光谱法(IR)第21-23页
        1.4.3 固体MAS NMR第23-26页
            1.4.3.1 利用~1H MAS NMR技术研究固体酸催化剂表面酸性第23-24页
            1.4.3.2 利用~(27)Al MAS NMR技术研究固体酸催化剂表面酸性第24-25页
            1.4.3.3 利用~(29)Si MAS NMR技术研究固体酸催化剂表面酸性第25-26页
    1.5 研究催化裂化催化剂酸性的意义第26页
    1.6 本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第26-28页
        1.6.1 选题的目标第26-27页
        1.6.2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27-28页
2 实验总述第28-34页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28页
    2.2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3 实验方法第29-32页
        2.3.1 不同晶胞大小的Y分子筛的制备第29页
        2.3.2 不同稀土含量的REY分子筛的制备第29-30页
        2.3.3 不同酸量处理的高岭土的制备第30页
        2.3.4 不同酸铝比酸化拟薄水铝石的制备第30-31页
        2.3.5 铝溶胶固体的制备第31页
        2.3.6 模型催化剂的制备第31-32页
    2.4 分析方法第32-34页
        2.4.1 样品中钠含量和稀土含量的测定第32页
        2.4.2 样品相对结晶度和晶胞常数及物相的测定第32页
        2.4.3 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测定第32-33页
        2.4.4 样品酸性表征第33页
        2.4.5 活性评价第33-34页
3 晶胞大小和稀土含量对Y分子筛酸性及其活性的影响第34-46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晶胞大小对Y分子筛酸性及其活性的影响第34-41页
        3.2.1 样品参数第34-35页
        3.2.2 酸性表征第35-40页
            3.2.2.1 NH_3-TPD第35-37页
            3.2.2.2 Py吸附红外第37-39页
            3.2.2.3 羟基区红外第39-40页
        3.2.3 微反活性第40-41页
        3.2.4 小结第41页
    3.3 稀土含量对Y分子筛酸性及其活性的影响第41-46页
        3.3.1 样品参数第41-42页
        3.3.2 酸性表征第42-45页
            3.3.2.1 NH_3-TPD第42-43页
            3.3.2.2 Py吸附红外第43-44页
            3.3.2.3 羟基区红外第44-45页
        3.3.3 微反活性第45页
        3.3.4 小结第45-46页
4 盐酸处理对高岭土酸性及其活性的影响第46-52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样品参数第46-47页
    4.3 酸性表征第47-50页
        4.3.1 NH_3-TPD分析第47-48页
        4.3.2 吡啶吸附红外分析第48-49页
        4.3.3 羟基区红外第49-50页
    4.4 微反活性第50-51页
    4.5 小结第51-52页
5 酸铝比对拟薄水铝石酸性及其活性影响和铝溶胶酸性及其活性表征第52-58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样品参数第52-53页
    5.3 酸性表征第53-56页
        5.3.1 NH_3-TPD第53-54页
        5.3.2 吡啶吸附红外第54-56页
        5.3.3 羟基区红外第56页
    5.4 微反活性第56-57页
    5.5 小结第57-58页
6 模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酸性和活性分析第58-67页
    6.1 引言第58页
    6.2 不同酸铝比酸化拟薄水铝石对模型催化剂酸性及其活性影响第58-62页
        6.2.1 样品参数第58页
        6.2.2 酸性表征第58-61页
            6.2.2.1 NH_3-TPD第58-59页
            6.2.2.2 吡啶吸附红外第59-60页
            6.2.2.3 羟基区红外第60-61页
        6.2.3 微反活性第61-62页
        6.2.4 小结第62页
    6.3 不同分子筛含量对模型催化剂酸性及其活性影响第62-67页
        6.3.1 样品参数第62页
        6.3.2 酸性表征第62-65页
            6.3.2.1 NH_3-TPD第62-63页
            6.3.2.2 吡啶吸附红外第63-64页
            6.3.2.3 羟基区红外第64-65页
        6.3.3 微反活性第65-66页
        6.3.4 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墨江县中学生近视患病率和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肾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容量、血管活性药物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