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14页 |
1.1.1 高等教育改革重点是教育质量的提高 | 第12页 |
1.1.2 术科课程的改革趋势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 | 第12-13页 |
1.1.3 术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是运动项目发展前沿的体现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2 术科课程概略 | 第22-30页 |
2.1 课程及相关概念 | 第22页 |
2.2 术科课程概念 | 第22-23页 |
2.3 体育学院术科课程的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2.4 体育院校术科课程目标 | 第24-30页 |
2.4.1 术科课程目标概念 | 第24页 |
2.4.2 术科课程目标的本质特点 | 第24-25页 |
2.4.3 术科课程目标功能 | 第25页 |
2.4.4 影响术科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 | 第25-26页 |
2.4.5 术科课程目标的四种取向 | 第26-30页 |
3 体育院校术科课程内容 | 第30-38页 |
3.1 课程内容概述 | 第30页 |
3.2 术科课程内容理解 | 第30-31页 |
3.3 术科课程内容特征 | 第31-33页 |
3.3.1 专业性 | 第31页 |
3.3.2 实践性 | 第31页 |
3.3.3 科学系统性 | 第31-32页 |
3.3.4 教育与健身性 | 第32页 |
3.3.5 人际交流开放性 | 第32页 |
3.3.6 差异性与独特性 | 第32-33页 |
3.4 术科课程内容分析 | 第33-36页 |
3.4.1 体育术科专业主干课要求更高 | 第35页 |
3.4.2 体育术科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 | 第35页 |
3.4.3 体育术科专业课程之间联系紧密 | 第35-36页 |
3.5 体育专业课程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价值认识 | 第36-38页 |
3.5.1 体育课程的价值 | 第36页 |
3.5.2 体育课程内容的价值 | 第36页 |
3.5.3 体育课程内容价值生成的基础及达成的动力 | 第36-38页 |
4 武汉体育学院《体操》课程目标与内容优化的案例分析 | 第38-48页 |
4.1 《体操》课程简介 | 第38页 |
4.2 《体操》课程课程目标与内容现状 | 第38-40页 |
4.2.1 教师于体操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的作用 | 第38-40页 |
4.2.2 学生学习体操课程的问题反馈 | 第40页 |
4.3 《体操》课程目标与内容的优化 | 第40-46页 |
4.3.1 明确《体操》课程建设的理念 | 第40-41页 |
4.3.2 《体操》课程目标与内容 | 第41-44页 |
4.3.3 《体操》课程理论教学具体方法与手段 | 第44-45页 |
4.3.4 《体操》课程实践教学具体方法与手段 | 第45-46页 |
4.3.5 《体操》课程考核改革举措 | 第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5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课程目标与内容优化的案例分析 | 第48-58页 |
5.1 《篮球》课程简介 | 第48-49页 |
5.2 《篮球》课程课程目标与内容现状 | 第49-50页 |
5.2.1 教师于篮球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的作用 | 第49页 |
5.2.2 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问题反馈 | 第49-50页 |
5.3 《篮球》课程课程目标与内容的优化 | 第50-57页 |
5.3.1 明确《篮球》课程建设的理念 | 第50页 |
5.3.2 完善《篮球》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建设 | 第50-56页 |
5.3.3 《篮球》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 | 第56-57页 |
5.4 小结 | 第57-58页 |
6 武汉体育学院术科课程建设经验启示 | 第58-60页 |
6.1 革新的课程理念 | 第58页 |
6.2 创新的课程体系 | 第58页 |
6.3 雄厚的师资力量 | 第58-59页 |
6.4 良好的教学环境 | 第59-60页 |
7 结论 | 第60-62页 |
7.1 体育院校术科课程优化过程呈现出承前启后特征 | 第60页 |
7.2 课程优化后更加有利于术科教师因材施教 | 第60页 |
7.3 课程优化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用性能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