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政治参与视角下的泰国“黄衫军”运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1-26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第11-12页
        (一) 选题缘由第11-12页
        (二) 选题意义第12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2-18页
        (一) 关于“红黄衫军”抗争运动的探讨第13-14页
        (二) 泰国民主失范问题的探讨第14-18页
    第三节 政治参与和社会运动的概念辨析第18-23页
        (一) 政治参与第18-20页
        (二) 社会运动第20-22页
        (三) 政治参与和社会运动的关系第22-23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第23-26页
        (一) 研究技术第23-24页
        (二)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第24-25页
        (三) 研究框架第25-26页
第一章 反他信政府的“黄衫军”运动(2006年)第26-38页
    第一节 2006年“黄衫军”运动发展背景第26-32页
        (一) 社会阶级冲突第26-28页
        (二) 他信执政期间政治生态第28-30页
        (三) 他信执政期间媒体生存环境第30-32页
        (四) “售股丑闻”成导火索第32页
    第二节 2006年“黄衫军”运动历程第32-34页
    第三节 2006年“黄衫军”运动的人员构成和政治诉求第34-35页
        (一) 人员构成第34页
        (二) 政治诉求第34-35页
    第四节 2006年“黄衫军”运动政治影响第35-38页
        (一) 9·19政变将他信赶下台第35页
        (二) 唤醒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第35-36页
        (三) 加剧了社会分裂第36-38页
第二章 反沙马和颂猜政府的“黄衫军”运动(2008年)第38-46页
    第一节 2008年“黄衫军”运动发展背景第38-39页
        (一) 他信派系的政治回归第38页
        (二) 边境争端触发民盟不满情绪第38-39页
        (三) 他信与反独裁联盟组织的集会不断升温第39页
    第二节 2008年“黄衫军”运动历程第39-41页
    第三节 2008年“黄衫军”运动人员构成和政治诉求第41-42页
        (一) 人员构成第41页
        (二) 政治诉求第41-42页
    第四节 2008年“黄衫军”运动政治影响第42-46页
        (一) 宪政权威遭到蔑视第42-43页
        (二) 经济遭到重创第43-44页
        (三) 外交关系紧张第44页
        (四) 民主制度遭到极大破坏第44-46页
第三章 反英拉政府的“黄衫军”运动(2014年)第46-52页
    第一节 2014年“黄衫军”运动发展背景第46-48页
        (一) 大米收购政策激起民众愤慨第46-47页
        (二) 特赦法案的通过引起轩然大波第47-48页
    第二节 2014年“黄衫军”运动历程第48-49页
    第三节 2014年“黄衫军”运动人员构成和政治诉求第49-50页
        (一) 人员构成第49页
        (二) 政治诉求第49-50页
    第四节 2014年黄衫军运动政治影响第50-52页
        (一) 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第50-51页
        (二) 暴力抗议影响公共秩序和安全第51页
        (三) 英拉下台,军人再次接管政府第51-52页
结论第52-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威权到民主: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研究
下一篇:信息系统恶意代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