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6页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图像融合的技术难点第14页
    1.4 图像融合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5-16页
第2章 图像融合的分类及预处理第16-28页
    2.1 多传感器图像特性分析第16-19页
        2.1.1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特性分析第16-17页
        2.1.2 遥感图像与全色图像特性分析第17-18页
        2.1.3 多聚焦图像特性分析第18-19页
        2.1.4 医学影像图像特性分析第19页
    2.2 图像融合的基本框架第19-20页
    2.3 预处理第20-23页
        2.3.1 图像的去噪第20页
        2.3.2 图像的增强第20-22页
        2.3.3 颜色空间转换第22-23页
    2.4 图像融合评价指标第23-27页
        2.4.1 主观评价指标第23-24页
        2.4.2 客观评价指标第24-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经典多尺度图像融合技术第28-42页
    3.1 小波变换第28-32页
        3.1.1 连续小波变换(CWT)第28-29页
        3.1.2 离散小波变换第29-32页
    3.2 提升小波变换第32-35页
        3.2.1 提升小波行变换第32-33页
        3.2.2 提升小波列变换第33页
        3.2.3 提升小波逆变换第33页
        3.2.4 提升小波基的选择第33-35页
    3.3 轮廓波变换(CT)第35-36页
        3.3.1 多尺度分析第35-36页
        3.3.2 多方向分析第36页
    3.4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第36-40页
        3.4.1 非下采样频带分解第37-38页
        3.4.2 非下采样方向分解第38-39页
        3.4.3 NSCT变换的实图仿真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基于改进的NSCT多尺度图像融合技术第42-56页
    4.1 基于WA-WBA和改进NSCT的融合框架第42-43页
    4.2 改进的冗余提升变换第43-46页
        4.2.1 冗余提升正变换-水平提升第43页
        4.2.2 冗余提升正变换-对角提升第43-44页
        4.2.3 新算子的提出第44-46页
    4.3 低频融合规则(WA-WBA)第46-47页
        4.3.1 基于区域的活动级测定(WBA)第46-47页
        4.3.2 加权求和(WA)第47页
    4.4 高频融合规则(NHM)第47-48页
    4.5 高频融合规则(PCNN)第48-50页
        4.5.1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第48-49页
        4.5.2 PCNN的应用第49-50页
    4.6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第50-54页
    4.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基于形态学分析的多尺度图像融合技术第56-68页
    5.1 形态学的基本概念第56-57页
        5.1.1 四种基本运算第56-57页
        5.1.2 结构体B第57页
    5.2 草帽变换第57-60页
        5.2.1 基图像第57-58页
        5.2.2 白色草帽变换和黑色草帽变换第58-59页
        5.2.3 权重的计算第59页
        5.2.4 实验与总结第59-60页
    5.3 TCO变换第60-62页
        5.3.1 多尺度TCO算子第60-61页
        5.3.2 基于TCO算子的图像融合第61-62页
    5.4 改进TCO变换第62-63页
    5.5 基于改进TCO变换和草帽变换的图像融合第63-66页
    5.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总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产絮凝剂菌种的筛选及其在猪场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同步相量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