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1 能值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能值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能值研究趋势 | 第13-15页 |
·国内能值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3 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1章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方法 | 第19-29页 |
·能值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能值的概念和原理 | 第19页 |
·能量等级与能值转换率 | 第19-20页 |
·能值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 第20-21页 |
·能值是财富的客观衡量标准 | 第20-21页 |
·能值是联结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纽带 | 第21页 |
·能值是评估环境资源的有效方法 | 第21页 |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基本步骤 | 第21-24页 |
·资料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21-22页 |
·能量系统图和能值综合图的绘制 | 第22-23页 |
·能值分析表的编制 | 第23页 |
·能值与能值指标的计算 | 第23-24页 |
·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体系 | 第24-29页 |
·基本能值指标 | 第24-26页 |
·系统综合评价能值指标 | 第26-29页 |
第2章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 第29-53页 |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基础 | 第29-31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31页 |
·安徽省能量系统 | 第31页 |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数据的计算 | 第31-38页 |
·生态经济系统各项能值流的估算 | 第32-37页 |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的计算 | 第37-38页 |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的能值分析 | 第38-49页 |
·能值来源结构分析 | 第38-42页 |
·社会子系统的能值分析 | 第42-45页 |
·经济子系统的能值分析 | 第45-47页 |
·自然子系统的能值分析 | 第47-49页 |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能值指标评价 | 第49-53页 |
·可持续性评价 | 第49-50页 |
·系统健康评价 | 第50-53页 |
第3章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相图分析 | 第53-65页 |
·相图法的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相图法表达 | 第54-59页 |
·能值比率与指标 | 第55-56页 |
·资源线分析 | 第56-57页 |
·敏感线分析 | 第57-58页 |
·可持续线分析 | 第58-59页 |
·能值相图对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和建议 | 第59-61页 |
·安徽省与其他省份的能值相图比较研究 | 第61-63页 |
·生态系统能值相图法分析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 第65-71页 |
·安徽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65-66页 |
·能值利用结构不合理 | 第65页 |
·人口压力大 | 第65-66页 |
·废弃物处理率低 | 第66页 |
·生态系统环境负荷大 | 第66页 |
·安徽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66-71页 |
·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利用效率 | 第66-67页 |
·加大对外开放,加强外来能值的引入 | 第67页 |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 第67-68页 |
·减少废弃能值排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 第68页 |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68-69页 |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 第69-71页 |
第5章 结语 | 第71-75页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文章的创新点 | 第72-7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3-75页 |
附录1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任务和科研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