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低速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1 低速纯电动汽车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2 低速纯电动汽车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3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设计方案 | 第18-25页 |
2.1 低速纯电动汽车的整车结构 | 第18-19页 |
2.2 整车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2.3 整车控制器设计要求 | 第20-21页 |
2.3.1 整车控制器的功能要求 | 第20-21页 |
2.3.2 整车控制器的技术要求 | 第21页 |
2.4 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 第21-24页 |
2.4.1 网络设计方案 | 第21-23页 |
2.4.2 硬件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2.4.3 软件设计方案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 | 第25-46页 |
3.1 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架构 | 第25-26页 |
3.2 驱动控制策略研究 | 第26-39页 |
3.2.1 加速踏板信号处理 | 第26-27页 |
3.2.2 驱动电机需求转矩特性分析 | 第27-28页 |
3.2.3 车辆行驶动力学分析 | 第28-29页 |
3.2.4 动力模式控制策略 | 第29-30页 |
3.2.5 经济模式控制策略 | 第30-31页 |
3.2.6 一般模式控制策略 | 第31-32页 |
3.2.7 智能模式控制策略 | 第32-38页 |
3.2.8 输出转矩指令处理 | 第38-39页 |
3.3 驱动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39-44页 |
3.3.1 驱动控制策略仿真模型 | 第39页 |
3.3.2 恒定加速踏板开度下的仿真验证 | 第39-42页 |
3.3.3 变加速踏板开度下的仿真验证 | 第42-44页 |
3.4 故障处理策略研究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第46-60页 |
4.1 主控芯片选型 | 第46-48页 |
4.2 最小系统设计 | 第48-52页 |
4.2.1 电源电路 | 第48-50页 |
4.2.2 时钟电路 | 第50-51页 |
4.2.3 复位电路 | 第51页 |
4.2.4 BDM电路 | 第51-52页 |
4.3 输入信号处理电路 | 第52-54页 |
4.3.1 模拟量信号处理电路 | 第52页 |
4.3.2 开关量信号检测电路 | 第52-53页 |
4.3.3 脉冲量信号处理电路 | 第53-54页 |
4.4 输出信号处理电路 | 第54页 |
4.5 通讯接口电路 | 第54-57页 |
4.5.1 SCI通讯电路 | 第54-55页 |
4.5.2 CAN通讯电路 | 第55-57页 |
4.6 温度监测电路 | 第57页 |
4.7 PCB板抗干扰设计 | 第57-5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整车控制器的软件开发 | 第60-75页 |
5.1 整车控制器软件总体框架 | 第60-61页 |
5.2 控制器软件总体流程 | 第61-62页 |
5.3 控制器应用层软件设计 | 第62-65页 |
5.3.1 工况判断主程序 | 第62-63页 |
5.3.2 起步工况子程序 | 第63-64页 |
5.3.3 前进工况子程序 | 第64页 |
5.3.4 倒车工况子程序 | 第64-65页 |
5.3.5 跛行工况子程序 | 第65页 |
5.4 控制器驱动层软件设计 | 第65-71页 |
5.4.1 初始化程序 | 第65-68页 |
5.4.2 模拟量采集子程序 | 第68-69页 |
5.4.3 开关量采集子程序 | 第69-70页 |
5.4.4 脉冲量处理子程序 | 第70页 |
5.4.5 CAN通讯模块子程序 | 第70-71页 |
5.5 上位机软件设计与调试 | 第71-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