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1 水分对小粒咖啡生理生态及水分利用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2 荫蔽栽培对小粒咖啡生理生态及水分利用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3 微润灌溉土壤水肥分布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2.1 微润灌压力水头及土壤容重对土壤湿润体水肥分布的影响 | 第20页 |
2.2.2 微润灌溉及青枣荫蔽栽培对咖啡根部水分分布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3 微润灌溉及青枣荫蔽栽培对咖啡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1页 |
2.2.4 微润灌溉及青枣荫蔽栽培对咖啡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2.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第21-22页 |
2.3.2 试验装置与布置 | 第22-23页 |
2.3.3 试验设计方案 | 第23-25页 |
2.3.4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5-26页 |
2.3.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2.3.6 作图及统计方法 | 第27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2.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压力水头和土壤容重对微润灌溉湿润体水肥分布的影响 | 第30-42页 |
3.1 湿润体内土壤水肥分布 | 第30-33页 |
3.1.1 土壤水分分布 | 第30-31页 |
3.1.2 土壤NO_3~--N分布 | 第31-32页 |
3.1.3 土壤K~+分布 | 第32-33页 |
3.2 湿润体内水肥分布变化特性 | 第33-34页 |
3.3 湿润体内水肥含量均值 | 第34-39页 |
3.3.1 四参数Log-logistic分析 | 第34-37页 |
3.3.2 土壤含水率、NO_3~--N、K~+含量均值与水平距离的关系 | 第37-39页 |
3.4 分析与讨论 | 第39-41页 |
3.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微润灌压力水头与荫蔽水平对咖啡根部湿润体分布的影响 | 第42-50页 |
4.1 湿润体含水率分布 | 第42-43页 |
4.2 湿润体内水分分布变化特性 | 第43-44页 |
4.3 小区湿润体水分分布与室内试验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46-47页 |
4.5 小结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微润灌压力水头和荫蔽栽培对小粒咖啡生长的影响 | 第50-62页 |
5.1 株高动态变化 | 第50-52页 |
5.2 茎粗动态变化 | 第52-53页 |
5.3 冠幅动态变化 | 第53-55页 |
5.4 叶片数动态变化 | 第55-57页 |
5.5 分析与讨论 | 第57-59页 |
5.6 小结 | 第59-62页 |
第六章 微润灌压力水头和荫蔽栽培对小粒咖啡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62-72页 |
6.1 冠层小气候环境 | 第62页 |
6.2 微润灌压力水头和荫蔽水平对小粒咖啡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62-68页 |
6.2.1 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 | 第62-63页 |
6.2.2 蒸腾速率(Tr)日变化 | 第63-64页 |
6.2.3 气孔导度(Gs)日变化 | 第64-65页 |
6.2.4 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 | 第65-66页 |
6.2.5 小粒咖啡叶片光能利用效率 | 第66-67页 |
6.2.6 小粒咖啡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 第67-68页 |
6.4 分析与讨论 | 第68-71页 |
6.5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结论 | 第72-73页 |
7.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附录A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84-86页 |
附录B 试验附图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