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 | 第12-1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课题的提出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3.1 地震医学救援及现状研究 | 第16-17页 |
1.3.2 地震早期伤病谱研究 | 第17页 |
1.3.3 地震伤亡人数预测模型研究 | 第17页 |
1.3.4 地震灾害医学救援救治流程案例研究 | 第17页 |
1.3.5 地震灾害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案例研究 | 第17页 |
1.3.6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编成研究 | 第17-18页 |
1.3.7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系统评价法 | 第19页 |
1.4.2 Meta分析法 | 第19页 |
1.4.3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1.4.4 案例分析法 | 第19页 |
1.4.5 数理统计法 | 第19-20页 |
1.4.6 软件编程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地震及应急医学救援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2.1 地震概述 | 第21页 |
2.2 地震灾害 | 第21-23页 |
2.2.1 地震灾害的分级 | 第21-22页 |
2.2.2 地震灾害的响应 | 第22页 |
2.2.3 地震灾害的特点 | 第22-23页 |
2.2.4 地震灾害的影响因素 | 第23页 |
2.3 地震伤特点 | 第23-24页 |
2.3.1 地震致伤原因 | 第23-24页 |
2.3.2 地震伤病特点 | 第24页 |
2.4 应急医学救援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2.4.1 应急医学救援救治技术及流程研究现状 | 第25页 |
2.4.2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研究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2.4.3 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编成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地震早期伤病谱研究 | 第29-41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3.3.1 合格文献标准的确定 | 第30-31页 |
3.3.2 确定检索策略 | 第31页 |
3.3.3 合格文献筛选 | 第31页 |
3.3.4 标准化信息提取 | 第31页 |
3.3.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页 |
3.4 研究结果 | 第31-36页 |
3.4.1 文献一般特征 | 第31-33页 |
3.4.2 基于文献分析的地震早期伤病谱分布 | 第33页 |
3.4.3 不同骨折类型的meta分析 | 第33-36页 |
3.5 主要结论 | 第36-38页 |
3.5.1 地震早期最主要的致伤原因是机械性损伤 | 第36-37页 |
3.5.2 地震早期伤病类型以外科系统伤病为主 | 第37-38页 |
3.6 讨论分析 | 第38-39页 |
3.6.1 以机械性损伤为主骨折最多 | 第38页 |
3.6.2 骨折伤中四肢骨折占比最高 | 第38页 |
3.6.3 挤压综合征占比变异较大 | 第38页 |
3.6.4 其他部位伤及疾病比例较低 | 第38-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地震伤亡人数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 第41-57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1页 |
4.2 地震伤亡因素分析 | 第41-49页 |
4.2.1 地震伤亡人数的关联因素 | 第41-49页 |
4.3 模型建立 | 第49页 |
4.4 其他人员伤亡关联因素 | 第49-54页 |
4.4.1 房屋受损估计 | 第49-52页 |
4.4.2 震区PGA估计 | 第52-53页 |
4.4.3 在室率 | 第53-54页 |
4.5 模型的拟合与实证检验 | 第54-56页 |
4.5.1 模型的拟合 | 第54页 |
4.5.2 实证检验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编成研究 | 第57-70页 |
5.1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适宜技术的选择 | 第57-59页 |
5.1.1 选择适宜技术的前提条件 | 第57页 |
5.1.2 以往研究成果的参考价值 | 第57-58页 |
5.1.3 提出适宜技术的选择方案 | 第58-59页 |
5.2 地震灾害应急医疗救援队员的抽组 | 第59-61页 |
5.2.1 救援队分组及人员编组 | 第60页 |
5.2.2 救援队员遴选原则 | 第60-61页 |
5.3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 | 第61-65页 |
5.3.1 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61页 |
5.3.2 模块化定义 | 第61-62页 |
5.3.3 模块化原理 | 第62页 |
5.3.4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的模块化构建 | 第62-63页 |
5.3.5 不同系列救援装备体系的组成和编配 | 第63-65页 |
5.4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的勤务组织 | 第65-69页 |
5.4.1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的组织流程 | 第66-67页 |
5.4.2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的保障 | 第67页 |
5.4.3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的实施要点 | 第67-68页 |
5.4.4 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现场组织 | 第68页 |
5.4.5 地震灾害现场急救原则 | 第68-69页 |
5.4.6 地震灾害伤病员分流与转运 | 第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救治流程案例研究—以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行动为例 | 第70-76页 |
6.1 背景 | 第70页 |
6.2 主要经过 | 第70-72页 |
6.2.1 应急响应-初级治疗阶段 | 第70-71页 |
6.2.2 转运后送-二级治疗 | 第71页 |
6.2.3 综合救治-三级治疗 | 第71-72页 |
6.3 主要特点 | 第72-73页 |
6.3.1 短时伤病人数达到高峰 | 第72-73页 |
6.3.2 批量伤病员转运后送 | 第73页 |
6.3.3 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 | 第73页 |
6.4 主要结论 | 第73页 |
6.5 主要体会 | 第73页 |
6.6 案例小结 | 第73-76页 |
第7章 地震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案例研究—以武警某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建设为例 | 第76-81页 |
7.1 背景 | 第76页 |
7.2 功能定位 | 第76页 |
7.3 建设概况 | 第76-77页 |
7.4 主要车辆 | 第77-79页 |
7.4.1 卫勤指挥和宿营车 | 第77-78页 |
7.4.2 外科手术检验方舱车 | 第78页 |
7.4.3 医疗设备装载车 | 第78页 |
7.4.4 野战救护车 | 第78-79页 |
7.5 救援小组 | 第79-80页 |
7.6 案例小结 | 第80-81页 |
第8章 研究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附录 | 第90-94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和代表性论著 | 第94-114页 |
作者简介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