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力学理论的超固结土本构模拟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土的基本特性 | 第12-13页 |
1.2.2 临界状态理论 | 第13-14页 |
1.2.3 本构理论的发展历史 | 第14-2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2 饱和土弹塑性理论的热力学基础 | 第23-34页 |
2.1 热力学基本定律 | 第23-24页 |
2.2 锁定自由能和塑性耗散 | 第24-25页 |
2.3 屈服函数和流动法则 | 第25-27页 |
2.4 各向同性硬化和运动硬化 | 第27-29页 |
2.5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 | 第29-30页 |
2.6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模型 | 第30-34页 |
3 黏土的本构模型概述 | 第34-63页 |
3.1 Duncan-Chang非线弹性模型 | 第34-37页 |
3.1.1 E-v模型 | 第34-36页 |
3.1.2 改进的E-B模型 | 第36-37页 |
3.2 修正剑桥模型 | 第37-49页 |
3.2.1 屈服函数 | 第40-43页 |
3.2.2 硬化法则 | 第43-44页 |
3.2.3 弹塑性刚度矩阵 | 第44-45页 |
3.2.4 模拟结果 | 第45-48页 |
3.2.5 模型的缺陷 | 第48-49页 |
3.3 MIT系列模型 | 第49-56页 |
3.3.1 MIT-E3模型 | 第49-52页 |
3.3.2 MIT-S1模型 | 第52-56页 |
3.4 统一硬化模型(UH模型) | 第56-59页 |
3.4.1 当前加载面和参考加载面 | 第56-58页 |
3.4.2 流动法则和统一硬化理论 | 第58-59页 |
3.5 气泡模型(Bubble model) | 第59-63页 |
3.5.1 参考面、气泡面和结构面 | 第59-60页 |
3.5.2 流动法则和运动硬化 | 第60-63页 |
4 基于热力学的各向同性固结黏土本构模型 | 第63-78页 |
4.1 α-β模型屈服函数 | 第63-66页 |
4.2 边界面模型 | 第66-70页 |
4.2.1 边界面和当前加载面 | 第66-67页 |
4.2.2 映射中心和映射法则 | 第67页 |
4.2.3 流动法则 | 第67-68页 |
4.2.4 硬化法则和塑性模量 | 第68-69页 |
4.2.5 应力应变关系 | 第69-70页 |
4.3 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70-71页 |
4.4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71-78页 |
5 基于热力学的各向异性固结黏土本构模型 | 第78-95页 |
5.1 旋转α-β模型屈服函数 | 第78-80页 |
5.2 边界面模型 | 第80-84页 |
5.2.1 边界面和当前加载面 | 第80-81页 |
5.2.2 流动法则和塑性模量 | 第81-83页 |
5.2.3 硬化法则和应力应变关系 | 第83-84页 |
5.3 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84-86页 |
5.4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86-9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95-98页 |
6.1 结论 | 第95-96页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作者简历 | 第103页 |
个人简介 | 第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