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利用具有纳米结构的前驱体合成锂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0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锂离子电池概况第15-17页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简介第15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5-16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6-17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组成第17页
    1.4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第17-22页
        1.4.1 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8-20页
        1.4.2 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0-21页
        1.4.3 橄榄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1-22页
    1.5 富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机理第22-27页
    1.6 富锂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第27-32页
        1.6.1 固相法第27-28页
        1.6.2 共沉淀法第28-29页
        1.6.3 溶胶-凝胶法第29-30页
        1.6.4 水热合成第30页
        1.6.5 燃烧法第30-31页
        1.6.6 其他方法第31-32页
    1.7 富锂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第32-36页
        1.7.1 表面修饰(表面包覆)第32-34页
        1.7.2 体相掺杂第34-35页
        1.7.3 酸处理第35页
        1.7.4 结构调整第35-36页
        1.7.5 循环预处理第36页
    1.8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6-40页
第二章 溶剂热法合成微纳结构的前驱体及其制备高密度富锂正极材料的研究第40-56页
    2.1 前言第40-41页
    2.2 实验部分第41-43页
        2.2.1 富锂正极材料的合成第41-42页
        2.2.2 元素含量第42页
        2.2.3 结构与形貌的表征第42页
        2.2.4 电性能测试第42-4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3-53页
        2.3.1 元素含量测试结果第43-44页
        2.3.2 结构与形貌第44-50页
        2.3.3 振实密度第50页
        2.3.4 电性能第50-53页
    2.4 结论第53-56页
第三章 双功能模板剂合成纳米片前驱体及其制备富锂正极材料的电性能研究第56-78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实验部分第57-59页
        3.2.1 材料的合成第57-58页
        3.2.2 材料的表征第58-59页
        3.2.3 电性能测试第5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9-76页
        3.3.1 ICP测试元素含量的结果第59-60页
        3.3.2 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第60-65页
        3.3.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65-71页
        3.3.4 富锂正极材料性能提升的原因分析(结合晶界分析)第71-76页
    3.4 结论第76-78页
第四章 双功能模板剂合成纳米片前驱体的条件优化及机理研究第78-100页
    4.1 引言第78-79页
    4.2 实验部分第79-81页
        4.2.1 材料的合成第79-80页
        4.2.2 材料的表征第80页
        4.2.3 电性能测试第80-8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1-99页
        4.3.1 前驱体合成条件的优化第81-91页
        4.3.2 最佳浓度第91-94页
        4.3.3 纳米片机理提出第94-99页
    4.4 结论第99-100页
第五章 纳米片状前躯体制备锡掺杂的富锂正极材料及其电性能研究第100-114页
    5.1 引言第100-101页
    5.2 实验部分第101-102页
        5.2.1 材料的制备第101页
        5.2.2 材料的表征第101-102页
        5.2.3 电性能测试第10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2-112页
    5.4 结论第112-114页
结论与展望第114-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0页
附表一 试剂第130-132页
附表二 仪器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肺部磨玻璃样结节的生物学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2011-2013级入学新生健康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