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桩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3-18页 |
1.1.1 桩基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1.1.2 桩基的分类和工作特点 | 第15-18页 |
1.1.3 成桩方法及优化比选 | 第18页 |
1.2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8-20页 |
1.2.1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1.2.2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现状 | 第19页 |
1.2.3 人工挖孔桩技术特点 | 第19-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单桩工作原理 | 第21-27页 |
2.1 桩的受力机理以及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2.2 荷载传递过程 | 第22页 |
2.3 挖孔桩桩侧力学性状 | 第22-24页 |
2.4 破坏情况 | 第24-27页 |
3 人工挖孔桩在科大国创研发生产楼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 第27-75页 |
3.1 工程及工程地质概述 | 第27-32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27页 |
3.1.2 勘察目的 | 第27页 |
3.1.3 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周期 | 第27-28页 |
3.1.4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 第28-29页 |
3.1.5 场地及地基条件综合评价 | 第29-30页 |
3.1.6 天然地基设计参数 | 第30页 |
3.1.7 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建议及要求 | 第30-32页 |
3.2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设计 | 第32-36页 |
3.2.1 桩型的选择 | 第32-33页 |
3.2.2 挖孔桩的参数设计 | 第33页 |
3.2.3 桩基承载力的计算 | 第33-35页 |
3.2.4 单桩承载力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3.3 人工挖孔桩的施工 | 第36-40页 |
3.3.1 工程施工条件 | 第36页 |
3.3.2 设计工程量 | 第36页 |
3.3.3 拟投入主要机械设备 | 第36-38页 |
3.3.4 工艺流程 | 第38页 |
3.3.5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 第38-40页 |
3.4 声波透射法 | 第40-50页 |
3.4.1 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3.4.2 检测仪器及评判标准 | 第41-42页 |
3.4.3 检测结果 | 第42-50页 |
3.4.4 检测结论和建议 | 第50页 |
3.5 低应变反射波法 | 第50-66页 |
3.5.1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 第50-52页 |
3.5.2 检测仪器及判断标准 | 第52-54页 |
3.5.3 低应变波反射法检测说明和内容 | 第54-65页 |
3.5.4 结果小结 | 第65-66页 |
3.6 基桩承载力 | 第66-75页 |
3.6.1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荷载试验实施细则 | 第66页 |
3.6.2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荷载试验加载方法 | 第66页 |
3.6.3 最大试验荷载以及分级 | 第66页 |
3.6.4 沉降观察以及沉降稳定标准 | 第66-67页 |
3.6.5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荷载试验设备 | 第67页 |
3.6.6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荷载试验汇总 | 第67-74页 |
3.6.7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荷载试验结论 | 第74-75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4.1 结论 | 第75页 |
4.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