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兔毛概述及综合利用 | 第11-14页 |
1.2.1 兔毛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 第11页 |
1.2.2 兔毛的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前景 | 第11-14页 |
1.3 L-精氨酸概述 | 第14-17页 |
1.3.1 L-精氨酸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1.3.2 L-精氨酸的功能 | 第15-16页 |
1.3.3 L-精氨酸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从蛋白水解液中提取L-精氨酸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1 沉淀法 | 第17-18页 |
1.4.2 电渗析法 | 第18页 |
1.4.3 离子交换法 | 第18-19页 |
1.5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22页 |
1.5.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兔毛水解工艺的研究 | 第22-34页 |
2.1 前言 | 第22-24页 |
2.1.1 酸性水解 | 第23页 |
2.1.2 碱性水解 | 第23页 |
2.1.3 酶水解 | 第23页 |
2.1.4 微波辐射能水解 | 第23-24页 |
2.2 L-精氨酸浓度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 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 | 第25页 |
2.3.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3.2 药品和试剂 | 第25页 |
2.3.3 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4.1 兔毛中氨基酸的成分及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2.4.2 α-萘酚-次溴酸钠法的L-精氨酸标准曲线测定 | 第26页 |
2.4.3 α-萘酚-双乙酰法的L-精氨酸标准曲线测定 | 第26页 |
2.4.4 兔毛水解工艺的研究 | 第26-27页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2.5.1 兔毛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27-28页 |
2.5.2 L-精氨酸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2.5.3 兔毛水解工艺的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兔毛水解液的脱色、脱盐处理技术的研究 | 第34-50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兔毛水解液脱色、脱盐方法 | 第34-39页 |
3.2.1 兔毛水解液脱色方法 | 第34-37页 |
3.2.2 兔毛水解液脱盐方法 | 第37-39页 |
3.2.3 脱色、脱盐处理的初步探究与比较 | 第39页 |
3.3 兔毛水解液脱色、脱盐处理新技术的研究 | 第39-43页 |
3.3.1 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 | 第40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3.4.1 浓缩结晶法处理 | 第43页 |
3.4.2 温度对兔毛水解液各项指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3 树脂用量对水解液各项指标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4 时间对兔毛水解液各项指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5 树脂吸附结果综合分析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兔毛水解液提取L-精氨酸 | 第50-68页 |
4.1 前言 | 第50-51页 |
4.1.1 离子交换法原理 | 第50-51页 |
4.1.2 苯甲醛沉淀法反应原理 | 第51页 |
4.2 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 | 第51-52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4.2.2 药品和试剂 | 第51-52页 |
4.2.3 仪器和设备 | 第52页 |
4.3 离子交换法从兔毛水解液中提取L-精氨酸 | 第52-63页 |
4.3.1 静态法试验 | 第53-54页 |
4.3.2 静态法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4.3.3 动态法试验 | 第60-61页 |
4.3.4 动态法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4.4 沉淀法提取兔毛水解液中的L-精氨酸 | 第63-65页 |
4.4.1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4.4.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4.5 从兔毛中提取L-精氨酸工艺方案的确定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期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