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光学全息技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2 数字全息的产生及其研究进展概述 | 第14-19页 |
1.2.1 数字全息的产生 | 第14-15页 |
1.2.2 数字全息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全息记录和再现的理论基础 | 第23-36页 |
2.1 标量衍射理论 | 第23-30页 |
2.1.1 从矢量理论到标量理论 | 第23-25页 |
2.1.2 瑞利-索末菲衍射积分公式 | 第25-27页 |
2.1.3 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 | 第27-29页 |
2.1.4 夫琅禾费衍射积分公式 | 第29-30页 |
2.2 数值模拟衍射算法选择 | 第30-35页 |
2.2.1 点扩展函数( PSF )抽样算法 | 第30-31页 |
2.2.2 传递函数( TF )抽样算法 | 第31-32页 |
2.2.3 数值模拟衍射算法选择的特征距离 | 第32-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数字全息成像特性 | 第36-56页 |
3.1 全息记录和再现原理 | 第36-40页 |
3.1.1 全息记录 | 第37-38页 |
3.1.2 全息再现 | 第38-40页 |
3.2 数字全息的成像特性 | 第40-49页 |
3.2.1 数字全息的记录特性 | 第40-42页 |
3.2.2 数字全息的再现特性 | 第42-45页 |
3.2.3 数字全息再现像的分辨率 | 第45-49页 |
3.3 数字全息图的空间频率和记录距离条件分析 | 第49-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离轴数字全息及其快速再现方法研究 | 第56-87页 |
4.1 基于空间滤波的离轴数字全息术 | 第56-61页 |
4.2 基于数字角分复用的角分复用算法—AM算法 | 第61-64页 |
4.3 基于数字空分复用的空分复用算法—SM算法 | 第64-75页 |
4.3.1 SM算法的理论分析 | 第65-67页 |
4.3.2 SM算法的模拟结果 | 第67-72页 |
4.3.3 SM算法的实验结果 | 第72-75页 |
4.4 基于复数编码和空分复用的复空分复用算法—CSM算法 | 第75-84页 |
4.4.1 CSM算法原理 | 第75-81页 |
4.4.2 CSM算法的实验结果 | 第81-84页 |
4.5 几种算法效率比较 | 第84-86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86-87页 |
第五章 微离轴数字全息及其波前再现方法研究 | 第87-99页 |
5.1 微离轴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 | 第88-89页 |
5.2 微离轴数字全息再现的相位差分方法—PD方法 | 第89-97页 |
5.2.1 PD方法的理论分析 | 第89-92页 |
5.2.2 PD方法的模拟验证 | 第92-93页 |
5.2.3 PD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93-9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同轴数字全息及其盲相移波前再现方法研究 | 第99-111页 |
6.1 同轴数字全息 | 第99-102页 |
6.2 盲相移数字全息中相移提取的零差算法-ZD算法 | 第102-109页 |
6.2.1 ZD算法的的理论分析 | 第103-104页 |
6.2.2 ZD算法的模拟结果 | 第104-106页 |
6.2.3 ZD算法的实验结果 | 第106-108页 |
6.2.4 ZD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分析 | 第108-10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6页 |
7.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 第111-113页 |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7.3 拟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