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三)对以往研究的述评 | 第16-17页 |
四、调查的工具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一)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女性主义自传 | 第18页 |
五、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8-19页 |
(一)娟子老师的服务对象相对复杂 | 第19页 |
(二)幼儿园保留着老园的风貌,有直观环境参照 | 第19页 |
(三)娟子执教年份久、经历丰富 | 第19页 |
六、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一)农村幼儿园 | 第19页 |
(二)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 | 第19-20页 |
(三)角色理论 | 第20页 |
七、论文思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20-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2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舞台与角色:娟子的身份与生存境域 | 第24-36页 |
第一节 社会、幼儿园与老师 | 第24-27页 |
一、故事的舞台—长河镇及其幼儿园概况 | 第24-26页 |
二、剧本的主角—娟子老师登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童年、求学与入职 | 第27-30页 |
一、家庭的支柱—女儿的扮演 | 第27-28页 |
二、心系幼师—角色的坚定选择 | 第28-29页 |
三、情定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良好适应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长河镇上的一日角色扮演 | 第30-36页 |
第三章 娟子的生存角色困境 | 第36-50页 |
第一节 旧时代的满足者与新时代的失落者 | 第36-40页 |
一、老师不再是一个受家长尊敬的角色 | 第36页 |
二、幼儿园老师的角色技能不再纯熟 | 第36-38页 |
三、长河幼儿园开场的热烈与闭幕的的落寞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幼儿园管理上的角色扮演现状 | 第40-43页 |
一、好乡亲还是好园长 | 第40-42页 |
二、我既是老师又是管理者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家庭与工作的角色冲突 | 第43-50页 |
一、爸爸与妈妈的角色重合 | 第43-46页 |
二、是妈妈还是老师 | 第46-50页 |
第四章 娟子的生存状态之剖析 | 第50-56页 |
第一节 前波未灭后波生的童年 | 第50页 |
第二节 紧张充实的求学生活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快乐满足的就职初阶段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动荡不安的现生存阶段 | 第52-56页 |
一、经济上的不尽如人意 | 第52-53页 |
二、工作上的力不从心 | 第53页 |
三、家庭中的分身乏术 | 第53-54页 |
四、社会地位的江河日下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农村幼儿女教师生存状态改善决策 | 第56-62页 |
第一节 加大农村幼儿教师角色宣传力度,增加财政拨款。 | 第56-57页 |
一、把幼儿教育放在舞台中央,树立幼儿教育优先论 | 第56页 |
二、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在社会舞台的地位。 | 第56页 |
三、加大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塑造良好舞台环境 | 第56-57页 |
第二节 优化幼儿教师培养机制,加强幼儿教师角色建设 | 第57-58页 |
一、改革现有幼教培养机制,全面优化幼师角色技能 | 第57-58页 |
二、健全入职后培训,提高角色认识与热爱。 | 第58页 |
第三节 关注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满足其情感需要 | 第58-62页 |
一、利用闲暇时间,丰富业余活动 | 第58-59页 |
二、大力引进男性幼儿教师入基层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1 | 第68-70页 |
附录2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