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分包的建设工程合同风险防控之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页 |
| 一、题涉研究概述 | 第8-11页 |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三)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二、多层分包建设工程合同中的基本法律问题 | 第11-15页 |
| (一) 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2页 |
| 1. 合同的概念 | 第11页 |
| 2. 合同的特征 | 第11-12页 |
| (二) 合同中的法律关系梳理 | 第12-13页 |
| (三) 工程分包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 第13-15页 |
| 1. 合同主体资格 | 第13-14页 |
| 2. 分包程序履行中的问题 | 第14-15页 |
| 三、多层分包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 | 第15-20页 |
| (一) 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 | 第15-17页 |
| 1. 由阴阳合同引起的风险 | 第15-16页 |
| 2. 合同条款引发的法律风险 | 第16-17页 |
| (二)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 第17-20页 |
| 1. 证据保存不当导致的风险 | 第17-18页 |
| 2. 违法转包、分包的建设工程引发的风险 | 第18-20页 |
| 四、分包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0-24页 |
| (一) 规制分包行为的立法有待完善 | 第20-21页 |
| 1. 监管分包行为的法定机制不够完善 | 第20-21页 |
| 2. 处罚违法分包行为的规定不细不严 | 第21页 |
| (二) 监管分包合同的制度执行困难 | 第21-22页 |
| 1. 对阴阳合同的识别难度较大 | 第22页 |
| 2. 根据合同进行现场稽查的难度比较大 | 第22页 |
| 3. 违法分包真实举报数量较少 | 第22页 |
| (三) 解决合同纠纷的救济效率较低 | 第22-23页 |
| 1. 分包合同纠纷解决的司法途径处理耗时相对较长 | 第22-23页 |
| 2. 解决纠纷的专业人才数量相对匮乏 | 第23页 |
| (四) 参与分包行为的主体风险防范观念薄弱 | 第23-24页 |
| 五、防范分包合同风险的建议 | 第24-28页 |
| (一) 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防范 | 第24-26页 |
| 1. 认真审查合同主体资质 | 第24-25页 |
| 2. 仔细审查合同的合同各主要条款 | 第25页 |
| 3. 顺畅条文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 第25-26页 |
| 4. 避免越权代理的产生 | 第26页 |
| 5. 注意合同文本的用词与格式 | 第26页 |
| (二) 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防范 | 第26-27页 |
| 1. 保存相关证据 | 第26-27页 |
| 2. 及时处理事故 | 第27页 |
| (三) 其他风险防范 | 第27-28页 |
| 1. 对民工薪资支付风险的防范 | 第27-28页 |
| 2. 对催款函的处理 | 第28页 |
| 结语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致谢 | 第31-32页 |
| 附录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