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交流串联电弧故障检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4-17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5-16页 |
1.2.3 ASAF检测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1.3 ASAF知识 | 第17-21页 |
1.3.1 实验室获得ASAF的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经典电弧电压模型 | 第18-19页 |
1.3.3 电弧电极电压模型 | 第19-21页 |
1.4 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3页 |
第2章 交流串联电弧故障特征提取 | 第23-33页 |
2.1 短时过零分析 | 第23-31页 |
2.1.1 窗口宽度 | 第24-25页 |
2.1.2 降噪抗干扰 | 第25-27页 |
2.1.3 幅度信息 | 第27-29页 |
2.1.4 自相似 | 第29-31页 |
2.2 对比验证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交流串联电弧故障识别 | 第33-49页 |
3.1 模式匹配 | 第33-37页 |
3.1.1 曼哈顿距离 | 第33页 |
3.1.2 动态时间规整 | 第33-34页 |
3.1.3 信号分帧 | 第34-35页 |
3.1.4 加权模式匹配 | 第35-36页 |
3.1.5 模板建立 | 第36-37页 |
3.2 HMM识别模型 | 第37-42页 |
3.2.1 马尔科夫模型 | 第37-38页 |
3.2.2 隐马尔科夫模型 | 第38-40页 |
3.2.3 评估 | 第40-41页 |
3.2.4 解码 | 第41页 |
3.2.5 学习 | 第41-42页 |
3.3 ASAF识别 | 第42-48页 |
3.3.1 ASAF状态 | 第42-44页 |
3.3.2 ASAF识别实现方法 | 第44-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49-60页 |
4.1 AFDD设计与实现 | 第49-56页 |
4.1.1 硬件设计 | 第49-53页 |
4.1.2 软件设计 | 第53-56页 |
4.2 ASAF检测试验装置设计与实现 | 第56-59页 |
4.2.1 电弧发生器功能 | 第56页 |
4.2.2 硬件设计 | 第56-58页 |
4.2.3 软件设计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实验测试 | 第60-71页 |
5.1 实验原理 | 第60-62页 |
5.1.1 实验原理图 | 第60页 |
5.1.2 示波器显示状态 | 第60-62页 |
5.2 实验 | 第62-67页 |
5.2.1 电路中突然出现ASAF实验 | 第62-63页 |
5.2.2 电路中突然接入ASAF实验 | 第63-64页 |
5.2.3 电路上电时出现ASAF实验 | 第64-65页 |
5.2.4 电路中出现AASAF实验 | 第65-66页 |
5.2.5 电路中出现“好弧”实验 | 第66-67页 |
5.3 实验分析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A 实验数据表 | 第76-7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