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燃料与燃烧论文

油页岩半焦与干燥玉米秸秆混烧协同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主要符号表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油页岩资源及综合利用第11-13页
        1.1.3 生物质简介第13-14页
        1.1.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油页岩半焦的燃烧特性第14-15页
        1.2.2 油页岩半焦混烧特性第15-16页
        1.2.3 生物质的干燥处理研究现状第16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基础燃烧特性分析第18-28页
    2.1 实验样品基础物化特性第18-19页
        2.1.1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18页
        2.1.2 管式炉设备第18-19页
        2.1.3 样品的基础特性第19页
    2.2 热重实验第19-23页
        2.2.1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第19-20页
        2.2.2 混合样品的TG-DTG曲线分析第20-23页
    2.3 试样燃烧特性分析第23-27页
        2.3.1 试样燃烧特征参数分析第23-25页
        2.3.2 油页岩半焦燃烧特性评价指数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油页岩半焦与干燥玉米秸秆混烧动力学研究第28-39页
    3.1 动力学基本理论第28-29页
    3.2 动力学计算方法第29-30页
        3.2.1 改进的等转化率法第29页
        3.2.2 Friedman方法第29-30页
    3.3 动力学求解结果分析第30-38页
        3.3.1 Friedman方法第30-33页
        3.3.2 Vyazovkin方法第33-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油页岩半焦与玉米秸秆混烧协同作用研究第39-54页
    4.1 确定初步实验研究方案第39页
    4.2 混烧过程中协同作用分析第39-45页
        4.2.1 不同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下阶段协同作用程度分析第42-43页
        4.2.2 在不同升温速率下不同样品阶段协同作用程度分析第43-45页
    4.3 确定完整实验研究方案第45页
    4.4 混烧过程中协同作用分析第45-48页
        4.4.1 利用活化能分析不同混合比下阶段混烧协同作用第46-47页
        4.4.2 利用MR指数分析混烧中各阶段的影响第47-48页
    4.5 AKTS预测在循环流化床温度 850°С 下混烧燃尽时间第48-49页
    4.6 油页岩半焦与干燥秸秆混烧FTIR分析第49-53页
        4.6.1 气体产物析出强度分析第49-51页
        4.6.2 气体产物种类分析第51-53页
    4.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缓蚀型土壤降阻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凝汽器故障诊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