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烯丙醇的合成工艺路线 | 第11-14页 |
1.2.1 丙烯醛还原法 | 第12页 |
1.2.2 氯丙烯水解法 | 第12页 |
1.2.3 醋酸丙烯酯水解法 | 第12页 |
1.2.4 环氧丙烷异构化法 | 第12-14页 |
1.3 环氧丙烷异构化制烯丙醇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1 环氧丙烷的简介 | 第14页 |
1.3.2 磷酸锂的简介 | 第14页 |
1.3.3 磷酸锂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15页 |
1.4 催化剂的水蒸气预处理 | 第15-17页 |
1.4.1 催化剂水蒸气预处理方法的应用概述 | 第15-17页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页 |
1.5 Au/Li_3PO_4催化剂的研究 | 第17-20页 |
1.5.1 金的简介 | 第17页 |
1.5.2 金催化剂的应用概述 | 第17-18页 |
1.5.3 影响负载型金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因素 | 第18-19页 |
1.5.4 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第19-20页 |
1.5.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页 |
1.6 环氧丙烷异构化催化剂的筛选 | 第20-23页 |
1.6.1 相关催化剂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3页 |
2 催化剂的水蒸气预处理 | 第23-40页 |
2.1 实验内容 | 第23-27页 |
2.1.1 实验所需药品与仪器 | 第23-24页 |
2.1.2 碱性磷酸锂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2.1.3 磷酸锂催化剂的水蒸气预处理 | 第24-25页 |
2.1.4 环氧丙烷异构化性能评价 | 第25-26页 |
2.1.5 理论计算方法 | 第26页 |
2.1.6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9页 |
2.2.1 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及积碳研究 | 第27-31页 |
2.2.2 水蒸气处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3 水蒸气处理对活性增强机制的研究 | 第32-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Au/Li_3PO_4催化剂在环氧丙烷异构化中的研究 | 第40-55页 |
3.1 实验内容 | 第40-42页 |
3.1.1 实验所需药品与仪器 | 第40-41页 |
3.1.2 碱性磷酸锂的制备 | 第41页 |
3.1.3 Au/Li_3PO_4的制备 | 第41页 |
3.1.4 理论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3.1.5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4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2-54页 |
3.2.1 催化剂的物理性质研究 | 第42-46页 |
3.2.2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46-49页 |
3.2.3 金负载对活性增强机制的研究 | 第49-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环氧丙烷异构化催化剂的筛选 | 第55-68页 |
4.1 实验内容 | 第55-57页 |
4.1.1 实验所需药品与仪器 | 第55-56页 |
4.1.2 Ag/Li_3PO_4和Cu/Li_3PO_4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页 |
4.1.3 TiO_2(B)和Au/TiO_2(B)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页 |
4.1.4 Cu-X型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57页 |
4.1.5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5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6页 |
4.2.1 各催化剂的物理性质研究 | 第57-61页 |
4.2.2 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61-66页 |
4.2.3 反应温度对异构化的影响 | 第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创新点 | 第69页 |
5.3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