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汉江上游金水河小流域河流沉积物反硝化细菌群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3页
        1.2.1 反硝化过程第14-15页
        1.2.2 反硝化产物第15页
        1.2.3 国内外反硝化速率研究第15-18页
        1.2.4 河流反硝化的测量方法第18-20页
        1.2.5 反硝化微生物第20-21页
        1.2.6 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分子生态学研究第21-23页
    1.3 科学问题第23-2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7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5-27页
    2.2 研究内容第27-29页
        2.2.1 金水河全流域第27页
        2.2.2 原位控制实验第27-29页
    2.3 技术路线第29页
    2.4 样品采集和储存第29页
    2.5 实验方案第29-32页
        2.5.1 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活性第29-31页
        2.5.2 河流遮盖和营养添加实验对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2.5.3 河面氧化亚氮释放速率的监测第32页
    2.6 反硝化微生物分析方案第32-37页
        2.6.1 实验流程第32-33页
        2.6.2 信息分析流程第33-34页
        2.6.3 序列分析流程第34-35页
        2.6.4 物种多样性分析第35-37页
第三章 结果第37-57页
    3.1 金水河沉积物反硝化特征第37-39页
        3.1.1 金水河的河水理化性质第37-38页
        3.1.2 金水河沉积物的反硝化活性变化第38页
        3.1.3 金水河河面温室气体(N_2O)的释放情况第38-39页
    3.2 金水河沉积物中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分析第39-47页
        3.2.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第39-40页
        3.2.2 下机数据的处理第40-41页
        3.2.3 OTU聚类及注释分析第41-42页
        3.2.4 反硝化细菌OTU的系统进化第42-44页
        3.2.5 金水河沉积物反硝化细菌的优势物种的相对丰度第44-45页
        3.2.6 金水河沉积物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活性的关系第45-47页
    3.3 遮盖与营养添加对河流沉积物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第47-50页
        3.3.1 遮盖与营养添加处理下的河水理化性质第47-48页
        3.3.2 金水河上游遮盖与营养添加处理后沉积物的反硝化活性第48-49页
        3.3.3 遮光和营养添加处理后的沉积物反硝化细菌的物种丰度分析第49-50页
    3.4 金水河与东河的反硝化细菌丰度聚类及物种多样性第50-57页
        3.4.1 OTU丰度聚类第50-52页
        3.4.2 属级别丰度聚类第52-53页
        3.4.3 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第53-54页
        3.4.4 Beta多样分析结果第54-57页
第四章 讨论第57-63页
    4.1 金水河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第57-58页
    4.2 金水河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第58-59页
    4.3 河流营养和光强变化对沉积物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59-63页
第五章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义与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库区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抗生素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
下一篇: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幼苗动态研究--以八大公山25公顷样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