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1.1.1 小家电产品的普及 | 第11-12页 |
| 1.1.2 产品族战略的成功应用 | 第12-14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1.2.1 产品族设计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 1.2.2 小家电产品设计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0-21页 |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1.4.2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 1.5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1.5.1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2 小家电产品族设计理论分析 | 第23-35页 |
| 2.1 小家电产品分析 | 第23-25页 |
| 2.1.1 小家电产品特征概括 | 第23页 |
| 2.1.2 小家电产品族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 2.2 产品族分析 | 第25-30页 |
| 2.2.1 产品族特点 | 第25-27页 |
| 2.2.2 产品族基因分析 | 第27-29页 |
| 2.2.3 产品族架构方法 | 第29-30页 |
| 2.3 小家电产品的用户研究及其相关认知特征分析 | 第30-34页 |
| 2.3.1 小家电用户群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 2.3.2 析用户认知层次分析 | 第31-33页 |
| 2.3.3 用户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小家电产品族特征因子库的构建 | 第35-51页 |
| 3.1 小家电产品族特征分析 | 第35-39页 |
| 3.1.1 外观特征分析 | 第35-39页 |
| 3.1.2 功能特征分析 | 第39页 |
| 3.2 小家电产品族特征因子的认知 | 第39-43页 |
| 3.2.1 层次分析法实验 | 第40-42页 |
| 3.2.2 产品族特征部件识别 | 第42-43页 |
| 3.3 产品族特征因子库的构建 | 第43-50页 |
| 3.3.1 产品族形态特征因子提取与表达 | 第43-46页 |
| 3.3.2 产品族色彩特征因子提取与表达 | 第46-48页 |
| 3.3.3 产品族材质特征分析 | 第48页 |
| 3.3.4 因子库构建 | 第48-5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基于用户认知的产品族特征设计系统架构与应用分析 | 第51-67页 |
| 4.1 系统任务分析 | 第51-54页 |
| 4.1.1 系统总体目标 | 第51-52页 |
| 4.1.2 系统构成要素 | 第52-54页 |
| 4.2 用户认知与产品族特征的映射关系 | 第54-63页 |
| 4.2.1 研究方法与目的 | 第55-56页 |
| 4.2.2 调研过程 | 第56-59页 |
|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9-63页 |
| 4.3 基于用户认知的产品族特征设计系统 | 第63-65页 |
| 4.4 产品族特征设计系统应用 | 第65-6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 基于用户认知的产品族新产品设计实践 | 第67-83页 |
| 5.1 新产品设计规划 | 第67-71页 |
| 5.1.1 设计目标分析 | 第68-69页 |
| 5.1.2 目标人群认知特性分析 | 第69-71页 |
| 5.2 新产品基础原型创建 | 第71-74页 |
| 5.3 产品细化设计 | 第74-79页 |
| 5.3.1 新产品基础原型确定 | 第74-75页 |
| 5.3.2 初步方案探索 | 第75-76页 |
| 5.3.3 产品方案展示 | 第76-77页 |
| 5.3.4 设计方案分析 | 第77-79页 |
| 5.4 产品族特征设计系统可用性评估 | 第79-8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附录A | 第89-91页 |
| 附录B | 第91-92页 |
| 附录C | 第92-93页 |
| 附录D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