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行政公益诉讼之内涵与特征第11-23页
 一、公益诉讼历史源流和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一) 公益诉讼的历史源流第11-12页
  (二) 公益诉讼概念界定第12-13页
 二、行政公益诉讼内涵第13-18页
  (一) 行政公益诉讼的含义第13-14页
  (二) 行政公益诉讼和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4-17页
  (三) 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征第17-18页
 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8-23页
  (一)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第18-20页
  (二)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第20-23页
第二章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现实困境与立法空白第23-32页
 一、屡诉屡败、屡败屡诉——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第23-26页
  (一) 司法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面临的困境第23-24页
  (二)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面临困境的分析第24-26页
 二、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述第26-28页
  (一) 行政公益诉讼与原告资格第26页
  (二)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念界定第26-28页
 三、谁来代言公共利益?——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空白第28-32页
  (一)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规定第28-30页
  (二) 现行司法解释的补救措施第30-32页
第三章 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考察第32-40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第32-35页
  (一) 美国的私人检察总长制度第32-34页
  (二) 英国的以公法名义保护私权之诉第34-35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第35-37页
  (一) 德国的公益代表人之诉第35-36页
  (二) 日本的民众诉讼第36-37页
  (三) 法国的越权之诉第37页
 三、两大法系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特点和借鉴意义第37-40页
  (一) 两大法系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共同特点第37-39页
  (二) 两大法系不断拓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9-40页
第四章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构建第40-55页
 一、确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建议第40-42页
  (一) 对相关学者修改建议稿的评析第40-41页
  (二) 修改《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第41-42页
 二、赋予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第42-48页
  (一) 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的角色定位第43-44页
  (二) 检察机关独特的优势第44-46页
  (三)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程序设计第46-48页
 三、社会团体的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第48-51页
  (一) 赋予社会团体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合理性第48-50页
  (二) 社会团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第50-51页
 四、理性看待公民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作用第51-55页
  (一) 赋予公民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障碍第52-53页
  (二) 直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还是具有向检察机关提议权?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之文化混杂性--后殖民批评视域
下一篇:法院变更指控罪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