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龙岩市非客家区域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开发--以竹贯村古村落古民居为例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程及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保护与开发研究进程第14-15页
        1.2.2 各国的保护与开发状况第15-16页
        1.2.3 我国保护与开发研究进程第16页
        1.2.4 我国保护与开发案例研究第16-17页
        1.2.5 国内外保护与开发方式的可供借鉴之处第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8页
        1.4.2 实地访谈、问卷调研法第18页
        1.4.3 数据分析法第18页
        1.4.4 案例分析法第18-19页
    1.5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龙岩市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开发现状第20-36页
    2.1 龙岩市简况第20-21页
    2.2 历史沿革第21页
    2.3 历史文化第21页
    2.4 古村落古民居概况第21-28页
        2.4.1 分布情况第21-22页
        2.4.2 古建筑及民俗文化传承情况第22-23页
        2.4.3 采取的保护措施第23-25页
        2.4.4 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效第25-26页
        2.4.5 与旅游开发结合的发展情况第26-28页
    2.5 目前面临的困难及问题第28-34页
        2.5.1 保护规划不够完善,标志性建筑破坏严重第29-30页
        2.5.2 城镇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圈加速陨落第30-31页
        2.5.3 存在资金缺口,保护开发难度大第31-32页
        2.5.4 保护主体不明确,房主保护积极性不高第32-33页
        2.5.5 保护标准缺失,古建人才紧缺第33页
        2.5.6 开发层次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第33-34页
    2.6 研究案例的选择第34-36页
3 竹贯村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第36-56页
    3.1 村落概况第36-40页
        3.1.1 总体概况第36-38页
        3.1.2 历史变迁第38-39页
        3.1.3 古民居特点第39-40页
        3.1.4 景观遗产第40页
    3.2 价值分析第40-42页
        3.2.1 历史价值第40-41页
        3.2.2 艺术价值第41页
        3.2.3 科学价值第41-42页
        3.2.4 旅游价值第42页
    3.3 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效第42-43页
    3.4 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43-48页
        3.4.1 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安保消防设施缺乏第44-45页
        3.4.2 专业人才难觅,保护及修缮经费欠缺第45-46页
        3.4.3 旅游开发程度不深第46-47页
        3.4.4 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第47-48页
    3.5 保护与开发的举措及其借鉴意义第48-56页
        3.5.1 确定主题和原则第48页
        3.5.2 制定目标和规划第48-51页
        3.5.3 村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第51-53页
        3.5.4 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53-54页
        3.5.5 借鉴意义第54-56页
4 龙岩市非客家区域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建议第56-64页
    4.1 竹贯村保护与开发原则值得借鉴第56-57页
        4.1.1 整体性原则第56页
        4.1.2 原真性原则第56-57页
        4.1.3 多样性原则第57页
        4.1.4 可持续性原则第57页
    4.2 保护与开发政府应担当的职责第57-61页
        4.2.1 引起重视,在源头上做好保护工作第58页
        4.2.2 开展普查摸好“家底”,分清轻重缓急第58页
        4.2.3 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58-59页
        4.2.4 多元筹资,拓宽保护开发融资渠道第59页
        4.2.5 保护和传承好古村落古民居文化第59-60页
        4.2.6 进行合理科学的旅游开发,以开发来保护第60页
        4.2.7 扶持古建资质公司,招引古建专业人才第60页
        4.2.8 引导村民提高保护意识第60-61页
    4.3 保护与开发应把握的机遇第61-64页
        4.3.1 特色小镇政策第61-62页
        4.3.2 特色小镇政策的启发第62-64页
5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件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及其保护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福建平潭长江澳生态休闲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