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水质监测论文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次第8-11页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5页
   ·研究藻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意义第12-23页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第12-14页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第14-16页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危害第16-19页
     ·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第19页
     ·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方法进展第19-23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及其应用第23-33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历史第23-24页
     ·胶体金和胶体金结合物的概念及特点第24-27页
     ·模固定化蛋白技术第27-28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原理第28-30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结构第30-31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优点第31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第31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趋势第31-33页
   ·立论依据及研究意义第33-35页
第2章 金免疫层析技术在水中微囊藻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第35-43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5页
     ·实验材料第35页
     ·仪器设备第35页
   ·试验方法第35-43页
     ·胶体金的选择第35-36页
     ·藻毒素-LR单克隆抗体标记前处理第36页
     ·金标单克隆抗体结合物的制备与纯化第36-38页
     ·金标抗体结合物的性能优化第38-39页
     ·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材料的选择第39-40页
     ·硝酸纤维素膜上抗原(T线)、二抗(C线)浓度的选择与优化第40页
     ·金标抗体固定量的选择实验第40页
     ·T、C线位置的选择实验第40页
     ·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作组装与测试方法第40-42页
     ·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质量性能测试第42-43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43-56页
   ·胶体金的质量鉴定结果第43-44页
     ·目测法第43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43-44页
     ·透射电镜法第44页
   ·胶体金标记藻毒素-LR单克隆抗体的最适pH确定第44-45页
   ·胶体金标记藻毒素-LR单克隆抗体的最适抗体稳定量确定第45页
   ·金标单克隆抗体结合物的质量鉴定结果第45-47页
     ·目测法第45-46页
     ·可见光光谱扫描分析法第46页
     ·透射电镜扫描法第46-47页
   ·金标抗体结合物的性能优化结果第47-48页
     ·稳定剂的选择第47-48页
     ·金标抗体结合物保存液的选择第48页
   ·金标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材料的选择结果第48-50页
     ·硝酸纤维素膜的选择第48-50页
     ·样品垫、结合垫的选择结果第50页
   ·硝酸纤维素膜上抗原、二抗浓度的选择与优化结果第50-51页
   ·金标抗体固定量的选择第51-52页
   ·T、C线位置的选择第52-53页
   ·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作组装及测试方法第53页
   ·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质量性能测试第53-56页
     ·灵敏度测试的实验结果第53-54页
     ·重复性测试的实验结果第54-55页
     ·稳定性测试的实验结果第55页
     ·测试时间的确定结果第55-56页
第4章 讨论第56-59页
   ·胶体金标记抗体第56页
   ·试纸条的制作工艺第56-57页
   ·试纸条的材料选择问题第57页
   ·假阴性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第57-59页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9-62页
   ·全文总结第59页
   ·研究展望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6页
 1. 作者简介第66页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工频磁场暴露对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影响
下一篇:集约化猪场的恶臭排放与扩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