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蒙古族大学生信用消费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9页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 国外信用消费的发展第12-14页
        2. 国外信用消费的理论研究第14页
        3. 国内信用消费的发展第14-15页
        4. 国内大学生信用消费研究第15-16页
    (三)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四) 研究方法第18页
    (五)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8-19页
        1. 创新点第18页
        2. 不足之处第18-19页
一、大学生信用消费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一) 信用消费相关概念第19-20页
        1. 消费第19页
        2. 信用消费第19-20页
    (二) 信用消费理论基础第20-22页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0-21页
        2. 消费者行为研究第21页
        3. 消费者效用理论第21页
        4. 持久收入假说第21页
        5.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22页
二、蒙古族大学生消费调查概况第22-28页
    (一) 问卷结构及方法第22-23页
        1 调查问卷基本内容第22页
        2. 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第22页
        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第22-23页
    (二) 蒙古族大学生消费调查统计第23-28页
        1. 城乡比重第23-24页
        2. 生活费用主要来源第24-25页
        3. 月均消费额第25-26页
        4. 主要消费方式第26页
        5. 主要消费项目第26-27页
        6. 总体分析第27-28页
三、蒙古族大学生信用消费相关分析第28-38页
    (一) 教育信用消费层面第28-31页
        1. 办理助学贷款情况第28-30页
        2. 学费缴纳情况第30-31页
        3. 现象分析第31页
    (二) 生活信用消费层面第31-36页
        1. 信用卡消费第31-34页
        2. 分期付款消费第34-35页
        3. 现象分析第35-36页
    (三) 蒙古族大学生信用消费整体现状的分析第36-38页
        1. 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失衡第36页
        2. 信用发展受地域局限,对信用消费理解程度偏低第36-37页
        3. 自我信用管理意识淡薄,失信情形存在第37页
        4. 金融理财的学习和培育观念较差第37-38页
四、蒙古族大学生信用消费影响因素分析第38-43页
    (一) 政策制度层面第38页
    (二) 社会文化层面第38-39页
    (三) 民族文化层面第39-40页
        1. 蒙古族学生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性格特征第39页
        2. 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影响第39-40页
    (四) 心理层面第40-43页
        1、冲动消费心理第40页
        2. 无计划消费心理第40-41页
        3. 消费自主心理第41页
        4. 超前消费心理第41页
        5. 炫耀攀比心理第41页
        6. 示范效应第41-42页
        7. 同辈群体影响第42-43页
五、健康发展蒙古族大学生信用消费对策建议第43-48页
    (一) 完善征信法律制度第43页
    (二) 完善征信机构第43页
    (三) 健全征信档案第43-44页
        1. 尽快完善大学生信用考核与监督体系第43页
        2. 加快建立大学生信用征询评级体系第43-44页
        3.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第44页
    (四) 加强信用教育第44-47页
        1. 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第44-45页
        2. 加强正确的理财教育与信用教育第45-46页
        3. 普及金融选修课程及专题讲座第46页
        4. 加强家庭理财教育第46页
        5. 重视社会理财教育第46-47页
        6. 加强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与现代信用教育相结合第47页
    (五)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第47页
    (六) 建立大学生与家长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 关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学生信用消费调查问卷”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母驼圣火祭祀研究
下一篇:蒙古族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调查研究--以科左后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