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系统建模与截留调控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第2章 雨水系统模型介绍及截留调控措施评价原理 | 第19-39页 |
·模型的选择 | 第19-20页 |
·SWMM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应性分析 | 第20-21页 |
·SWMM模型简介 | 第21-29页 |
·地表产流模型 | 第21-23页 |
·地表汇流模型 | 第23-25页 |
·管网水动力模型 | 第25-26页 |
·水质模型 | 第26-29页 |
·截留调控措施的效益识别与分析 | 第29-36页 |
·截留调控技术简介 | 第29-30页 |
·效益识别方法 | 第30-33页 |
·截污减排效益 | 第33页 |
·经济效益 | 第33-35页 |
·社会效益 | 第35-36页 |
·城市微气候效益 | 第36页 |
·综合效益的量化评价 | 第36页 |
·组合措施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雨水系统的模型构建与应用 | 第39-57页 |
·区域概况 | 第39-40页 |
·资料收集 | 第40-41页 |
·SWMM雨水系统模型构建 | 第41-49页 |
·雨水管网系统概化 | 第41-45页 |
·模型参数的确定及选择 | 第45-48页 |
·模型参数的验证 | 第48-49页 |
·模型系统的运行及分析 | 第49-56页 |
·降雨事件的输入 | 第49-50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研究区域管网瓶颈识别与优化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LID单项措施在模型中的应用及分析评价 | 第57-73页 |
·LID措施的设计 | 第57-59页 |
·设计依据和原则 | 第57-58页 |
·研究区LID措施初选 | 第58-59页 |
·初选LID措施介绍 | 第59-63页 |
·透水铺装 | 第59-60页 |
·下凹式绿地 | 第60-61页 |
·雨水花园 | 第61-62页 |
·雨水桶 | 第62-63页 |
·不同措施的模拟运行与结果分析 | 第63-69页 |
·透水铺装的模拟分析 | 第63-65页 |
·下凹式绿地的模拟分析 | 第65-66页 |
·雨水花园的模拟分析 | 第66-68页 |
·雨水桶的模拟分析 | 第68-69页 |
·设置措施的截污减排效益评价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最优LID措施与调蓄池的组合评价 | 第73-91页 |
·研究区调蓄池的设置 | 第73-75页 |
·管网末端调蓄池 | 第73-74页 |
·管网中部调蓄池 | 第74-75页 |
·最优LID措施与调蓄池组合 | 第75-78页 |
·组合方案设计 | 第75-77页 |
·设计方案的模拟分析 | 第77-78页 |
·设计方案的效益分析 | 第78-89页 |
·截污减排效益分析 | 第78-81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81-84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84-87页 |
·城市微气候效益分析 | 第87-89页 |
·设计方案的综合效益评价 | 第89-90页 |
·最优方案的识别 | 第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4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